趨勢四:跨界布局成為常態,商業巨頭的未來依舊渺茫
2015年,金螳螂、廣田裝飾、亞廈股份等公裝行業巨頭紛紛跨境布局家裝,以房地產開發商為代表的萬科、碧桂園、河南建業、一德集團等通過布局家裝領域來完成開發商向服務商的轉變;起初,騰訊、百度、小米、58同城等商業巨頭以投資的方式踏步互聯網家裝,今年,不少商業巨頭選擇自建家裝業務。2016年9月6日,繼國美在線聯合東易日盛、百合網推出3D線上家居“國美家”后,近期又發布家裝新戰略,為消費者提供家庭一站式解決方案;6月18日,紅星美凱龍在30周年慶典上,發布“1001戰略”,建立一個互聯網平臺和1000家家庭MALL,滿足以家為核心的一系列要求。
商業巨頭的優勢,其一是品牌積累,其二是原有業務上,供應鏈及信息管理系統的優勢。商業巨頭陸續加入,讓家裝行業的玩家愈加多元化,同樣也證明了家裝市場存在著非常大的想象空間。然而,這些企業跨界家裝也面臨不少問題,品牌的背書僅存在于表面,而真正考驗的是平臺未來所提供的用戶價值,需要企業丟掉品牌包袱,過去太過于高冷,不屑于邊角料業務,對C端客戶進行深度挖掘及產品創新有待提高。
趨勢五:資本寒冬,產業基金或將成為下半場的投資主流
布局產業基金的典型企業,就是被大眾所熟知的宜華木業(現已更名為宜華生活),除此之外,越來越多的產業基金設立,2016年1月28日,金螳螂擬不超過12億元,發起設立產業并購基金,主要用于投資新材料、大消費、大健康、互聯網以及主營業務領域相關產業鏈;6月17日,廣聯達攜手啟賦資本設立“互聯網+建筑”產業基金,參與投資多彩飾家;8月25日,磁斯達克發布大家居互聯網化產業基金,同時擬6000萬元投資上海宇邦廚具有限公司;2016年8月29日,紅星美凱龍發起設立國內首支家居商業地產并購基金,9月8日,再次發起以推進家居設計產業創新、助力設計資源整合和平臺搭建為目標的行業公益基金——夢基金。
互聯網家裝行業不再單純依靠VC來發展,呈現多元化的業態。受大環境影響,產業基金也高調進入家裝領域,主要著重于上下游各個環節的相互補給,通過對原有產業進行業務層面的微調來增加品牌知名度,另外,也可以突破現有業務發展瓶頸,把商業版圖進一步擴張,原有的盤子做的更大,且產品品牌有更加前端的通路。帶來的改變是,相比較于VC而言,產業基金的布局讓整個行業的結合度更高,對整個產業是利好的,同時,也會加速形成品牌集聚效應。
趨勢六:家裝后市場處于發展瓶頸期,商業模式需立即調整
家裝后市場在近兩年開始火了,跟互聯網家裝相類似,也獲得了資本的相應認可,該細分領域被給予厚望,涌現了一批多彩飾家、神工007等玩家進入。目前大多玩家主打翻新維修局部裝修的概念,同樣,也避免不了成本和效率之爭。從用戶的房屋消費周期來看,確實是到了一個爆發期,但是并不代表沒有門檻。原因在于家裝后市場的玩家所傳遞出來的“概念”跟用戶的接受存在錯位和消息不對稱,用戶的意識尚未被真正培養出來,很可能前期推廣產品階段會面臨比較大的挑戰,難免出現“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局面。
另外,迫于資本方的壓力,前期推廣達不到預期很可能導致一個產品就此夭折。在這一點上,資本應該給予更多耐心允許平臺試錯。另外,對于平臺方而言,面對市場用戶多樣化的需求,也要嘗試創新,突破“慢、散、亂”的瓶頸,不斷向“快、準、狠”進化,最終呈現給消費者“多快好省”的結果。但是不管怎樣,家裝后市場的未來依然值得期待。
趨勢七:自建倉儲、自建物流,可能將成為家裝行業業績新爆發點
互聯網家裝品牌大部分采取的是F2C廠家直銷的模式,砍掉中間環節從而降低銷售成本,保證商家利益,而在實際用戶裝修體驗中,運輸交通工具的不統一,物流運輸過程中難以控制材料的損耗,導致工期延誤,客戶體驗度差,甚至需要再耗費一定成本從廠家調貨。2016年7月20日,東易日盛定增自建倉儲物流,打造扁平高效供應鏈;8月19日,我愛我家總經理馬自強向億歐透露,目前已經在昆山、濟南建有中轉倉,北京倉和南京倉正在選址。愛空間也是同樣的邏輯,采取的是自建倉儲物流的方式運營。
與自建倉儲物流相比,外包看起來投入成本相對較低,所耗費的管理精力較少,實際上由于運輸費用大部分花費在干線運輸上,且無法保證服務品質,加上外包導致社會交易成本較高,自建長遠來說反而更具有優勢。通過自建倉儲直接控制倉儲、配送等環節,滿足消費者利益和自身業務發展需求,從本質上在行業變革前跑馬圈地搶占制高點,也將有利于產業鏈條完整鋪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