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BIM應用在基建領域應用將會成為趨勢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指建筑信息模型,是以建筑工程項目的各項相關信息數據作為模型的基礎,進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過數字信息仿真模擬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實信息。它具有可視化,協調性,模擬性,優化性和可出圖性五大特點。
一直以來,建筑業的浪費最為嚴重,生產力提升最為緩慢,產品質量低下,隨著建筑行業進入存量競爭的時代,BIM軟件系統快速精準地進行工程量造價等數據分析,實現碰撞檢查、剖面圖砌體排布等技術問題解決,最后實現基于互聯網的項目級企業級的協同管理等對建筑行業帶來生產力、效率的提升都顯得尤為重要。另一方面從住建部最新發布的十三五信息化發展鋼要里將BIM列為第一關鍵詞可以看出BIM的重要性。
因此我們預測2017年BIM技術在建筑建模、施工平面布置、施工進度管理、成本管理等等方面的運用將會是最大趨勢。
10.基建維養市場增長率至少在50%以上
隨著中國基建近幾年爆炸式發展,一大批公路即將進入大的維養期,中國2016年光公路養護支出超4000億元。基建維養市場正在成為我們現在、未來發展的主戰場,市場份額將占到60%—70%。
11.建筑業機械自動化化施工程度將大幅提升
一直以來中國基建依靠龐大的農民工基數以及廉價勞動力得到了迅速發展,但是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人工成本上升以及新一代勞動力就業意愿的下降,我國建筑業的國際競爭力將面臨重大危機。隨著物聯網、中國智造、人工智能等的發展,未來工程機械將從遠距離操縱過渡到無人駕駛、全面自動化以及機器人化的趨勢發展。
因此為了節省較高的人力費用,提高工作效率,我們預測2017年各種小型機具自動化、微型工程機械、機器人化作業程序將會應運而生且大受歡迎,為工程機械加快其現代化進程,逐步過渡到完全智能化的作業機器人目標推波助瀾。
12.基建領域共享經濟平臺的誕生
在互聯網時代的大背景下,美國Uber、Airbnb、Lyft等知名共享平臺迅速崛起,帶動共享經濟迅速增長,并開始席卷全球。中國的共享經濟在消費領域(C端)來講,滴滴、共享單車等都是引領共享經濟的典型代表。
那么作為基建領域,由于這些年的大力發展,導致閑置的工程機械、閑置的基礎設施由“短缺”邁向“過剩”,因此這些都存在共享的基礎。
例如閑置的工程機械可以通過平臺出租,避免機械租賃公司收取中間費用;從業者可以就近選擇離其最近的項目,施工單位可以就近找到其需要的勞務班組。
13.基建將會披上“綠色外衣”
2016年中國人民可謂是“十面霾伏”,成都市政府更是叫停了多個施工項目、汽車限行范圍擴大等措施以緩解空氣污染。
當然了,遏制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要找到更好的替代品,比如綠色出行(自行車高速)、綠色能源(風能、太陽能)、綠色基建等國家倡導的新理念的全面推進。一邊遏制,一邊疏導,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良性循環。
14.建筑個性化設計將逐漸熱門
中國的建筑設計向來是“千城一律”、“千隧一面”、“千橋一面”,城市規劃、設計圖紙更是“東抄抄西抄抄,沒有深入研究特定城市特定的歷史文化,最后結果導致了大部分城市一個面孔”。隨著“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促進建筑工程設計事務所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的下發,簡化了建筑工程設計事務所資質標準指標,讓我們的設計者的激情和靈感得到充分發揮。
其次伴隨“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我國的智慧城市數量已達到數百個,而且2017年還會新增智慧城市試點500個。“智慧城市”的遍地開花之勢一方面昭示著城市“智商”的提升,另一方面更提醒我們必須因地制宜做好規劃,體現城市特色,避免“千城一面”的老路模式。
15.中國低空領域實施全面開放,機場建設將成為下一個萬億風口
中國對低空領域的開放在10年前就已經被討論了,但真正著手實施是在2010年。2010年,中國民航總局頒布了低空領域開放的指導方針,目標是到2015年開放1000米以下空域,到2020年將開放范圍擴大至3000米以下,2015年可以說是低空領域開放的元年。
目前在國內,一架無人機飛機的售價相當于一輛中高檔轎車的價格,中國市場的購買力不是問題,而當前對這一市場發展的制約因素的是薄弱的通用航空基礎設施以及法規體系的不完善,概括起來就是想飛起不來、飛起來落不下、無保障、管得嚴。而這次隨著低空領域開放政策的出臺,各地將掀起通用航空建設熱潮。
16.中國將出現首條貼地飛行的無限速、旅游、探險、綠色高速公路
我們都知道男人對于速度都有極大的渴望,尤其是握上方向盤的那一刻,追求速度對于男人來說就是一種瘋狂的熱愛,這不僅僅是激情,更是激發腎上腺素的飆升。
我們設想中國能出現首條貼地飛行的無限速、旅游、探險、綠色高速公路,因為這對于真正喜愛綠色出行和具有冒險精神的驢友來說是一個莫大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