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統計數據顯示,制造業和建筑業是巨額應收賬款集中的行業,在應收賬款金額前200位的企業中,制造業企業多達92家,建筑業企業為36家。那么,建筑業應收賬款數額到底有多大?
如果說,這個規模超過8萬億!大家可能有點驚訝,如果說,把目前中國建筑業的應收賬款總額拿出來投資,用這筆錢建設的高鐵線路可以環繞地球2圈!大家定會瞠目結舌。然而,這卻是建筑業觸目驚心的現實!地球的周長不過4萬公里,用8萬億建設每公里造價1億元的高鐵,繞地球2圈大有可能,業內專家曾稱“如此高額的應收賬款想順利變成收入,卻比給地球造個高鐵褲腰帶還難!”,可見應收賬款難對建筑企業來說有多難!
本文對建筑業應收賬款的分析主要在三個層面:1)宏觀層面,通過已有的行業數據來推算建筑業應收賬款總額。2)細分行業層面,通過上市公司數據來展示各建筑細分行業的企業應收賬款負擔。3)企業層面,應收賬款管理最好的兩家公司是中建和上海建工;建筑裝飾行業是應收賬款負擔最重的行業,金螳螂的應收賬款情況具有典型性,本文對這3家企業的應收賬款的情況和管理經驗進行介紹,希望能對廣大的建筑企業有所借鑒。
1
建筑業應收賬款規模驚人,行業應收賬款總額超過8萬億
在建筑施工企業,應收賬款主要是質量保證金和已結算工程欠款。根據廣義應收賬款的定義,其形式包括各類保證金,工程欠款,其他應收款,已完工未結算工程款,壞賬準備等。本文統計了104家上市建筑企業的應收賬款數據,其中應收賬款數據為合并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中“應收賬款”數據,廣義應收賬款數據為合并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中“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存貨:已完工未結算”三項數據之和,三項數據之和雖不能精確衡量建筑業廣義應收賬款,但卻是最保守的廣義應收賬款數據。
104家上市建筑企業應收賬款總額6585億元,廣義應收賬款總額1.58萬億,主營業務收入總額3.16萬億。
據歷年行業數據,建筑業主營業務收入約占行業總產值的94%,根據該比例,2015年建筑業總產值18.08萬億,主營業務收入約17萬億。
按上市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全部建筑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比例的18.6%來估算(上市企業應收賬款總額占全部建筑企業應收賬款總額的比重、上市企業廣義應收賬款總額占全部建筑企業廣義應收賬款總額的比重均按18.6%來估算),建筑業應收賬款總額約3.6萬億,廣義應收賬款總額約8.6萬億。
表1:建筑業應收賬款規模估算表
注:紅色數據為估算數據
2
上市建筑企業應收賬款總額占應收21%,不同細分行業表現不同
本文統計了104家上市建筑企業應收賬款、廣義應收賬款占其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平均占比的數據如下表。全部上市建筑企業應收賬款總額占主營業務收入總額的比重為21%,廣義應收賬款總額占主營業務收入總額的比重為50%。房建企業、基礎建設企業的(廣義)應收賬款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最少,而裝飾企業、園林工程企業的(廣義)應收賬款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最大。
表2:各建筑細分行業應收賬款情況
3
中建、上海建工:應收賬款管理良好
中建、上海建工是應收賬款管理最好的兩家企業,兩家企業總體規模大、企業管理水平高、應收賬款管理良好,企業應收賬款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較低(圖1)、風險得到了較好的控制。
圖1:中建、上海建工應收賬款水平
中建2014年應收賬款較2013年增長了41.5%,主要系公司經營規模擴大,部分項目按結點付款且合同約定的付款比例較低所致,同時,房地產市場銷售放緩,部分項目款項回收難度加大。2015年,中建應收賬款總額有了一定程度的減少,減少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加大催收清欠力度的同時以保理業務以及資產證券化等創新方式盤活資產,另外應收應付對沖及抵債資產也使得應收賬款有所減少。在應收賬款構成中,應收政府投融資平臺企業與國有房地產企業的款項的賬齡結構較為合理,絕大部分為1 年以內,回款風險相對較小。
上海建工集團對應收賬款的管理主要是對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應收票據和長期應收款,設定相關政策以控制信用風險。基于對客戶的財務狀況、從第三方獲取擔保的可能性、信用記錄及其它因素諸如目前市場狀況等評價客戶的信用資質,定期與客戶進行對賬,對于信用記錄不良的客戶,上海建工集團采用催款及取消信用期等方式,以確保集團的整體信用風險在可控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