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預測篇
1.1 固定資產投資或小幅下降,基建投資加碼還看民間投資力量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推進和穩增長政策效應持續釋放的共同作用下,2016年末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呈現企穩回升的苗頭。但同時也要看到,國內外經濟環境依然復雜嚴峻,投資增速企穩回升的基礎尚不牢固,如產能過剩和市場需求不振的雙重壓力仍制約著經濟發展,企業投資信心整體偏弱,未來一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預計將有小幅下降,增速或在7.5%-8%左右?;ㄍ顿Y今年以來一直保持在15%以上的平穩較快的增長態勢,是政府穩投資的主要利器。未來基建新開工項目放量、PPP項目逐步落地、融資平臺松動,基建投資有望保持較高增速。但目前來看政府財政透支情況嚴重,基建投資體量較大,能否有效激發民間投資熱情是保持基建投資平穩高速增長的關鍵。
1.2 終端需求下滑,房地產投資或穩中趨緩
雖然受漲價、限購預期以及居民加杠桿的疊加影響,2016年三季度末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速激增,同時地產投資增速有反彈之勢,不過從先行指標表現來看,土地購置面積以及房屋新開工增速的低迷都為后期房地產投資蒙上了陰影。隨著樓市調控政策密集出臺,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速已經開始出現下滑,指向終端需求已有調頭向下趨勢,同時三、四線城市去庫存壓力仍然較大,在高庫存、人口結構過拐點以及地產嚴控政策密集發布的情況下,未來一年房屋新開工面積增速及房地產投資增速均有可能跌破5%,但從政府工作會議釋放信號來看,房地產穩投資方向不會變,預計全年房地產投資增速在4.5%左右。
1.3 建筑業寒冬未過,總產值增幅或有所收窄
今年以來建筑業整體呈緩慢復蘇態勢,前三季度新簽合同額總量較去年有較大提高。但受制于全球經濟疲弱,投資恐將下行,市場需求萎縮及產能過剩影響,未來一年經營壓力依然較大。另外,住建部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建筑業設計合同總額下降14%,這意味著未來1-2年建筑項目工程投資總額減少約3.4萬億。因此,百年建筑網結合定性及定量的方法預計2017年建筑業總產值增速或將趨緩,約為1.6%左右。
2、機遇篇
2.1 “一帶一路”勢頭迅猛,國際工程孕育生機
2015年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的49個國家和地區的投資額為150億美元,同比增長18%,主要投向了電力工程、交通運輸、房地產、石油化工、通信工程等領域。今年1-10月我國企業在相關的61個國家新簽對外承包工程項目合占同期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的51%,完成營業額占同期總額的46%,成果顯著,“一帶一路”發展勢頭迅猛。根據世界銀行預計,發展中國家要想保持目前的經濟增速和滿足未來的需求,到2020年之前每年至少需要投入2萬億美元。但是,受到財政實力不足、政府出于降低國債需要對基礎設施投資采取非優先化態度以及項目篩選無序等影響,加之應對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下跌頹勢,發展中國家對引入外國投資非??释瑖H招標活動頻繁。我國企業以亞洲、非洲為主要市場,且已穩定占據非洲地區市場份額的40%以上并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在中東、拉美、歐洲地區的市場份額也呈增長態勢。隨著國內總體投資增速放緩,外國市場成為企業市場拓展之必然。
2.2 PPP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在當前穩健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下,PPP將成為撬動財政的支點。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向社會公開推介傳統基礎設施PPP項目1233個,總投資約2.14萬億元,涉及能源、交通運輸、水利、環境保護、農業、林業和重大市政工程等七個領域。10月,第三批PPP共有516個示范項目脫穎而出,投資總額逾1.17萬億元,相較于第二批示范項目數量翻番,投資額增加逾八成。由于目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需要適度增加投資來托底經濟,因此政府希望通過PPP模式適度促進基建投資也是必然之選。
從目前已披露的前三季度新簽合同情況來看,三季度基建央企訂單顯著上升,其中中國中鐵、中國鐵建增速連續三個季度提升,中國建筑基建業務1-9月累計增速高達124.41%,三季度單季繼續同比增長94.94%。PPP背景下,央企新簽基建訂單主要以PPP模式為主,由于PPP合同的高毛利率和高回款保障,對提升大型基建企業盈利能力有很大幫助。同時,PPP模式也為民營企業參與公共領域項目降低了門檻,拓寬了企業的發展空間。
2.3 軌道交通成為基建投資主要發力點
近年來,城市軌道交通進入大發展時期,多地都在積極申報、修改城市軌道交通網規劃,國家發改委也加快了對城市軌道交通網的批復進度。發改委公開的三批PPP推介項目中,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單體投資規模大,總計投資金額超1萬億元。截至目前,共有近50個城市規劃獲批,已批復規劃線路總投資超過2.5萬億元。按照《交通基礎設施重大工程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未來三年我國總新增城市軌道交通規劃里程達到2385公里,共計103個軌交項目,投資額高達1.6萬億。其中2016年和2017年將是城軌建設和投資的高峰期。
目前,長沙、呼和浩特、福州等多個城市的軌道交通線路正在準備采用PPP模式,引入社會資本參與軌道交通建設和運營。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投資具有穩定經濟發展的作用,PPP模式的引入將提振民間投資,軌道交通建設投資加速確定性更強。
我國城市人口的密度比歐美一些城市的人口密度要大得多,公共交通成為解決城市交通的主要選擇。因此,軌道交通的建設,將會與城鎮化的進程共始終,已經建成的城市,土地資源不可再生,地下空間的使用將持續推進,在可以預見的未來20年城鎮化進行中,軌道交通的建設將不會停止,并逐步從特大型、大型城市發展到地級市。
2.4 綠色建筑和產業化是發展必然方向
綠色建筑是集節能、節地、節水、節材、環保于一身的綜合體。日前,住房城鄉建設部印發《住房城鄉建設事業“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到2020年,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推廣比例超過50%,綠色建材應用比例超過40%,裝配式建筑面積占城鎮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15%以上。如果說2013年《綠色建筑行動方案》是空中樓閣,那么住建部隨后頒布的各種文件則是指出了如何一步步落實綠色建筑,那就是以建筑產業化為主要抓手,轉換生產結構,實現轉型升級。在目前建筑業人口紅利消失、資源緊張、環境污染嚴重的大背景下,實施綠色建筑產業化對于企業具有深遠的意義,不但可以解決勞動力緊缺、促進可持續發展,更對提高工程效率、提升工程品質有重要推動作用。目前,我國已全面啟動了綠色建筑國家行動,這是我國建筑行業、房地產行業的一件大事,意味著綠色建筑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住建部已將綠色建筑中的建筑產業化納入今后時期重點工作,在技術研究、市場培育、制度創新方面予以重點扶持。建筑企業應順應潮流,抓住綠色建筑的發展機遇,積極培育綠色建筑技術人才,開發自己的技術體系,掌握新的核心技術,才能不在行業發展中掉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