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新平臺對各方的影響
1、對政府的影響
該平臺是推進電子政務建設的一大業績,甚至可以說是一件里程碑式的事件,它將會極大地推進政府的效能建設,更加準確及時地統計出建筑業發展的各項數據,并讓其在陽光下運行。不好的一面是,水至清則無魚,原來建設管理部門的自由裁量權是比較大的,上馬信息系統平臺后,建設主管部門的利益可能會受到影響,基層會不會造成新一輪的懶政,有待觀察。
2、對行業的影響
新的監管平臺上線后,從事建設行業的各方信息透明度有了很大的提升,用戶可以非常容易地通過平臺了解企業實時的業績,人員組成情況等核心要素,這對業主特別是一些不是很內行的業主來說,確實是一大福音。買賣雙方對項目的履約情況,也可以很方便的在平臺中得以展示,這對行業的健康發展,是非常有幫助的。
3、對企業的影響
建筑企業今后不管什么體制,民營也好,央企也罷,耍流氓的機會會越來越少,造假的代價會大到不可估量或者根本無法造假。很多企業或許會因為一項不良行為就會帶來滅頂之災,原有制度性的鼓勵造假受益肯定會得到極大扼制,企業的責任意識,底線意識會提高很多,這對社會無疑是大有好處的。
4、對從業人員影響
建筑業的從業人員是一類重要特殊的人員,說他們重要,那是因為他們手上掌握著人員的安全或建筑物的安全,責任巨大。說他們特殊,那是因為要進入這個行業還是有一定門檻的,平臺上的人員,基本上都是這個行業的核心人員,比如企業主要負責人、項目經理、工程師、特殊工種人員等。這些人員一旦被記錄在平臺上,便要對工程終生負責,這可能會有效扼制目前猖獗的掛證現象、進而對掛證市場造成沖擊。
3新平臺帶來的幾大不確定性因素
1、建筑企業是否因此減少?
在原有的建筑市場管理模式下,建企要從事這個行業需要很多人才去滿足資質和項目投標的需求,這些需求甚至催生了一個類似房地產中介的建筑中介服務,他們為企業和個人牽線搭橋,促成掛證交易,以后統一的監管平臺如和社保系統對接,這些虛耗和不真實行為會一一暴露,那么沒了這些社會上人才的掛證支撐,很多企業會因為人員關系根本無法滿足資質標準或項目要求,那么,建企會不會因此催生一大波破產或兼并大潮?這個大潮會不會發生、會何時發生,將會是2017年的一大看點。
2、各領域建設工程信息能否打通?
我們都知道,住建部目前主要管建筑和市政工程,而交通、通信、化工石油、電力、港航等工程都有自己的管理婆婆,這些非住建部管理的工程和企業人員的數據整合,能否非常順利的推進和對接,不留信息死角?
如果各行業的信息整合達不到預期要求,會不會讓這個系統自廢武功、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因為建設工程畢竟很多是相通的,比如房建工程的電氣安裝和市政工程的電氣安裝不會有什么區別,同理,造一公里公路和一公里市政道路也不會有什么大的技術變動,挖房屋的基礎和挖電廠的基礎,技術也是一樣的,都是建筑工程,如果系統不能把所有的工程業績集成,那碎片化的工程信息還是不可避免。要知道,現在就因為社保沒聯網,便造成了這么大的空子給大家去鉆。
另外,很多的企業也不止做一個專業部門管理的事,比如有的建企,即做造房,也干修路,他們的這些業績,要不能統一在一個平臺下,也是會有很多問題的。
3、工程技術人員價值如何認定?
在原來沒有監管平臺的時候,很多事情是可以這樣完成工程的,比如一個企業可以去找一個掛證的人,看起來都是這個掛證的人干的,但其實他只是一個馬甲,真正干活的不是他,平臺上線后,如何解決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是不是可以規定有些人員當了幾年技術員后可以當項目總工,項目總工當了幾年后才可以當項目經理,能不能建成一個類似醫療和教育體系一樣,形成幫傳帶,促進人才培養。人才培養和認定,是否從原來的考試單一途徑改成住建部只管考試合格,而現場能力的測試,是否交由屬地管理?是否規定一級建造師必須要從二級建造師升級,并且要求要有平臺上的業績記錄?否則一個沒有任何現場經驗但考試直接通過的一級建造師去管大型項目真讓人揪心。
至于掛證的人和掛證的企業,原來是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各取所需,統一平臺后,這些問題會集中暴露爆發,這些問題是和原來掛靠、轉包、違法分包一樣,法不責眾?還是會橫刀立馬,發現一個處理一個,絕不手軟?另外,因為監管服務平臺的出現,會不會出現建筑市場里的“王海”——專門搞打假的名人?也值得業內人士觀察。
總之,新的監管平臺已經在運作了,具體會發生什么狀況,一下子還無法全面看清,但每個企業和從業人員都一定不能輕視,否則,它有可能打的就是你。2017的建筑市場,出現黎明前的混沌期,是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