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如,三維鋼構在承建一個漢代古墓群保護工程時,不僅僅確保工程質量,如超乎尋常的基礎設計、42米的大跨度、就地施工的復雜地形等,也不僅僅關注后期文物發掘的便利性和安全性,而是跳出常規的建筑思維,開創性地站在展示傳統文化的角度,在建筑設計上充分借鑒傳統文化,做了特色造型,生動展示建筑的漢文化特色,讓人從外觀上就能感受到遙遠的歷史之美。
又如,漢口(武漢市)、淮南東等一系列高鐵站都已經跳出了“冷冰冰的車站范疇”,非常生動而又巧妙地融合了當地文化,讓來來往往的“過客”過目不忘,一瞬間就能感受到一座城市的歷史沉淀或文化品位。回顧中國建筑史,中國人一直都在思考怎樣把現實中的人放置到一個理想的世界,哪怕是“烏托邦”或“理想國”,所以,中國建筑向來非常重視人的感受以及建筑物自身在大自然中的表現,而這一切都是為了表達“道法自然”的人生哲學。
這樣看來,工匠精神的復蘇、傳統文化的復興,再輔以3D技術的快速發展,不僅能夠有效優化建筑的模塊化生產,提高預制建筑的比例,更容易尊重個人或某一團體的“個性”,更精準更豐富地表達建筑的審美主張和文化內核。而對于建筑企業來說,謝付亮認為抓住這三點,輔以必要的品牌營銷策略,才能贏得未來!(來源:中國營銷傳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