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接近尾聲,總體上,建筑業依然延續著緩慢增長的態勢;在推進行業改革方面,國家和行業主管部門出臺的政策依然密集如雨。而在較長的時間跨度上,行業新生態在“大破大立”中逐漸形成,行業“深度洗牌”的風潮已被絕大多數業內人士所感知。因此,撥開繁復的改革迷霧、看清轉型的真實脈絡,對于當前的建筑業企業顯得尤為重要。
發展方式改變
以2014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出臺《關于推進建筑業發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見》為標志,國家和行業主管部門開始以整飭行業發展環境為切入點,全面推進建筑業發展方式的轉變,其最通俗的表述是“從粗放型發展向精細化發展轉變”。由此,建筑工業化、綠色建筑、智能建筑開始走上發展前臺。
而隨著2015年底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的勝利召開,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海綿城市建設正式成為建筑業新的發展天地,企業集成化發展的要求被重點提出。因此,對行業企業來說,全產業鏈發展模式與專業化發展模式的分化已在不知不覺中出現,其分化的決定性因素將是企業對資源的占有度和最大化配置資源的能力。
發展方向改變
當前,國家鼓勵建筑業走上產業化發展道路的意圖十分明顯。今年國務院頒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未來10年內,中國三成新建建筑將以“裝配式”建成。據統計,截至2015年底,全國先后批準建立的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已達70個。2016年,上海市已要求外環線以內符合條件的新建民用建筑原則上全部采用裝配式建筑。未來,包括裝配式建筑、鋼結構建筑、木結構建筑和3D打印建筑等的建筑結構體系將在政策推進下不斷完善,推廣力度勢必不斷加大。與此同時,隨著高鐵、公路、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等基礎設施建設板塊的不斷細分,專業化公司的數量也將出現井噴??梢钥闯觯谛鲁B下,中國建筑業企業的市場空間將從一線城市慢慢轉向二三四線城市,空間的轉換必然帶來企業由上而下的變革需求。
競爭格局改變
傳統建筑市場的競爭有3個特點:進入門檻低、大型企業優勢明顯、同質化競爭現象嚴重。而未來,建筑業將由關系競爭時代邁入能力競爭時代,行業的專業化發展程度將不斷提高,隨著市場化程度的逐步提升,必然出現競和局面下“強者恒強”的格局。
而從根本上說,此次改革浪潮的落腳點是行業發展觀念與技術創新的協同推進。目前,我國建筑業正從“野蠻增長”向“理性繁榮”發展,產業結構持續調整、利益格局深刻變化,企業轉型要牢牢把握大趨勢,著眼自身發展實際、調整發展經營戰略,在改革中尋找新的發展機遇。(來源:搜狐)
未來十年,三大元素還將一改中國建筑業“局面”
第一元素:3D打印
3D打印,我們都不陌生,很多年前就聽說過。
重要的是,隨著3D技術的不斷完善,從衣食到住行,你敢想的或不敢想的,很多都可以由3D打印來完成,而對中國建筑業來說,資源和能源的危機同樣不可忽視,這項技術將比之前的預制建筑更能大幅減少廢料,進而更大幅度地減少資源和能源的浪費,同時,這項技術將對建筑構件進行深度優化,加速預制建筑的發展。這勢必對建筑業產生越來越大的沖擊,甚至會在未來徹底顛覆傳統的建筑業。
例如,據搜狐媒體報道,2015年7月份,劉易斯大酒店的老板Lewis Yakich開始計劃使用3D打印技術來擴大自己的酒店。9月9日,Yakich宣稱其已經成功地3D打印出了他的建筑,這是一棟小別墅,占地面積為10.5×12.5米,高3米,大概有130平方米。這個別墅有兩間臥室、一間客廳以及一間帶按摩浴缸的房間(按摩浴缸也是3D打印而成),所有這些都將是劉易斯大酒店的一部分。據統計,完成所有結構的打印總共花了100個小時,但是打印過程并不是連續的。
又如,據新浪和騰訊報道,迪拜宣布將利用3D打印技術,建造全世界第一個辦公樓。這棟建筑的建筑面積為186平方米,整個建筑是室內所用的家具,都將利用3D打印技術建造。施工方將會采用一臺近兩米高的3D打印設備,所使用的“打印耗材”是一種新型建筑材料,融合了混泥土、石膏和塑料。更長遠的是,迪拜要采用全世界領先的技術,并且成為一個全球創新中心,利用3D打印技術建造辦公樓只是這一計劃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