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持續火爆,大量資金涌入房市,房價節節攀升,一些投資者為填補房貸缺口,首付也時有借貸情況,因此后續裝修資金缺口自然成為難以避免的困擾。
此時,多位互聯網巨頭瞄準這一市場需求,加速與傳統家裝巨頭合作,在做大市場的同時,滿足消費者的剛性需求。此外,隨著消費金融總規模的日益擴大,在互聯網助力下,場景消費涌現新業態。
房市火爆帶動家裝需求
CREIS中指數據顯示,第39周(9月19日至9月25日)重點監測的33個城市成交面積環比增長45.5%。其中,30個城市環比上行,占監測城市的91%;與去年同期相比,33個代表城市成交量整體回升32.4%,其中20個城市同比上升。分城市來看,各線城市成交同環比全部上揚。環比來看,一二三線城市全部上升,且上升幅度均超3成,其中三線代表城市增幅最高;同比來看,各線城市均呈增勢,三線代表城市增幅超5成。
業內人士表示,成交面積上揚以后,不少消費者將進行家裝。一些消費者對于新房有個人定制的裝修計劃,但家裝預算往往很難控制。此外,一線城市普遍進入二手房存量市場,二手房交易時間較短,過戶后消費者資金緩沖時間較短,因而裝修的資金缺口也成為不少消費者難以避免的困擾。
劉女士是投身房市買方大軍中的一員。在換房前,她已在北京三環附近有兩套5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7月以來,劉女士先后將兩套小戶型住房賣出,同時在東五環外購進200平方米左右的疊層住宅一套。“我前兩套房獲得的收益接近翻倍,不過那兩套房買的較早,新買的這套大戶型簽約一個多月以來,就賺了近100萬元,不過因為房價漲得太快,也差點遭遇賣家毀單。”因為前期買房投入大量現金,也向周圍的親戚朋友借過錢,裝修資金更是較為緊張。“這次裝修不得不從簡,本來準備用實木地板的樓梯,也不得不使用較為便宜的瓷磚。”劉女士說。
業內人士表示,良好的裝修環境對于生活質量的影響很大,隨著人們物質與精神生活的雙向提高,現階段很多家庭在購房之后對于房子的裝修都非常重視。此外,在住房交易成交量大幅上漲的當下,住房的剛性需求仍占據較大比例,消費者對于新購房、二手房的家裝需求日益增加。
家裝消費貸升級
早在幾年前,一些銀行、金融機構便為客戶推出裝修貸款業務,使用戶可以先貸款裝修再慢慢還款,或者先裝修,一年以后再還款。
不過,據了解,一些消費者則采用以住房抵押形式獲取消費貸、信用貸、經營貸相關資金,再次投入房地產,甚至用以填補首套房貸款“缺口”,贖出房產證后再度抵押套現,增值部分用于再度購買房產。然而,真正有家裝需求的用戶,往往會因“利息高不劃算”、手續繁瑣、信用記錄存在問題等原因,將使用家裝消費貸產品的想法擱置。
R先生2015年下半年購房時,辦完手續后家裝經費吃緊,本想使用家裝消費貸產品貸款裝修,但卻因裝修貸產品利息太高而選擇放棄。據R先生介紹,其于2015年12月在某機構的互聯網家裝貸款模型上計算的,具體看,在信用資質分為一般和良好的標準上,一般信用資質的用戶,貸款20萬元分36月還款,每月還款金額為9274.48元,總還款金額為33.39萬元。R先生表示,當時單純的家裝貸款利息很高,也沒有附加價值,很難下定決心使用。
基于消費者家裝消費的這些“痛點”,一些互聯網金融機構在上述裝修貸款業務的基礎上,推出家裝消費貸升級產品,不僅能解決消費者的資金需求,還能對接消費者和商戶,貸款利息也有很大優惠。
據悉,京東金融日前宣布與百安居合作,推出“百安居白條”,既提供家裝建材消費分期服務,又提供裝修貸款。活動期間簽約百安居裝修的消費者還可享受優惠,申請打“白條”還可以額外減免適量利息、服務費等。相關人士介紹:“在額度上,購買家裝建材的‘白條’額度最高10萬元,享有30天免息期、最長可12期分期;用于裝修的‘白條’貸款額度最高50萬元,享有最長36期分期。”
場景消費新業態涌現
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去年中國消費金融總規模達18.95萬億元,其中場景消費貸款在互聯網整體消費貸款的比例迅速攀升。有分析人士認為,隨著消費金融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消費金融如何在深度和廣度方面創新,從而適應消費者日新月異的消費需求和消費方式變得尤其重要,消費金融產品只有適應人們的消費習慣,打造生活化的消費場景才能吸引更多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