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PPP模式推動合作模式的變革
PPP項目信息漫天飛舞。迄今為止,財政部PPP綜合信息平臺的PPP項目數量達到了10000個,投資總額達到12萬億元。一個省推介PPP項目總投資甚至達到10000億元,也有的一個地級推薦PPP項目總投資近1000億元。
2014年8月,國務院發布了43號文,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政府支出全部納入預算,通過平臺公司大舉負債建設成為過去時,地方政府舉債被嚴格限制在地方債和PPP兩條途徑。而地方債主要用于替換到期債務,地方政府要搞新建項目,只剩下PPP這一條途徑了,這也是各地政府對PPP熱情高漲的原因。
PPP是承包商未來新建工程項目的唯一主要來源,“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絕大多數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陽!"馬云如是說。承包商要迎接后天的太陽,接PPP項目就是必須的。
注解:什么是PPP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即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是公共基礎設施中的一種項目融資模式。在該模式下,鼓勵私營企業、民營資本與政府進行合作,參與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
按照這個廣義概念,PPP是指政府公共部門與私營部門合作過程中,讓非公共部門所掌握的資源參與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從而實現合作各方達到比預期單獨行動更為有利的結果。
與BOT相比,狹義PPP的主要特點是,政府對項目中后期建設管理運營過程參與更深,企業對項目前期科研、立項等階段參與更深。政府和企業都是全程參與,雙方合作的時間更長,信息也更對稱。
PPP是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英文首字母縮寫,指在公共服務領域,政府采取競爭性方式選擇具有投資、運營管理能力的社會資本,雙方按照平等協商原則訂立合同,由社會資本提供公共服務,政府依據公共服務績效評價結果向社會資本支付對價。
PPP是以市場競爭的方式提供服務,主要集中在純公共領域、準公共領域。PPP不僅是一種融資手段,而且是一次體制機制變革,涉及行政體制改革、財政體制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