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8日,由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主辦的《建筑裝飾藍皮書:中國建筑裝飾行業發展報告(2016)》發布會在深圳舉行。
從1984年到2015年,中國建筑裝飾行業從默默無聞的小行業發展成為以萬億元為計量單位的龐大產業。這是中國建筑裝飾行業高速發展的30年,也是中國建筑裝飾行業的黃金30年。30年間,中國建筑裝飾行業以兩位數的增速高速發展。2015年,全行業總產值達到3.40萬億元,從業人數達到1600萬人。
存量房市場主導特征越發明顯
對房地產市場的依賴性正在減弱
目前,我國房地產市場正在從增量市場主導向存量市場主導轉變。存量房銷售面積超過增量房的格局已經從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迅速擴散到二線城市。也就是說,存量房交易成為房地產主導市場。
建筑裝飾行業的市場存在二重性,這就是增量市場的建筑裝飾和存量市場的建筑裝飾。隨著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建筑裝飾行業此前高度依賴房地產業飛速發展的增量房市場趨于穩定下降,而對存量房進行改造和再裝飾的存量房市場快速增長。不難看出,存量房市場是相對獨立于房地產業和建筑業等上游產業的自有業態,主要由兩個方面組成。一是老舊房屋的功能改造。如節能成為國家戰略以后,2012年開始逐漸形成了大城市老舊住房的樓頂平改坡、外墻保溫、金屬門窗置換等社區改造性專業裝飾市場。因為我國目前的存量房大部分是老舊房,所以功能改造性裝飾市場空間巨大。二是存量房周期性再裝飾市場,住宅存量房的再裝飾周期一般在10年,公共建筑存量房的再裝飾周期一般為5年。截至2013年年末,我國城鎮僅存量住宅面積就達到238.71億平方米(當期我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32.7平方米,城鎮常住人口7.3億),即使其中1/10住房存在再裝飾需求也達到23.87億平方米,遠遠高出2015年商品房銷售面積12.85億平方米。因此,隨著中國新增房地產市場規模的見頂和存量房市場的滾動再裝飾,建筑裝飾行業存量房主導市場的特征越來越明顯,房地產交易市場規模的影響力逐步下降。
智能化是建筑裝飾行業必須融合的未來發展方向
《2013年度中國建筑裝飾百強企業發展報告》認為,所謂代表未來的智能建筑是以公共建筑或住宅為平臺,利用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安防、自動控制、大數據等有關技術集成,構建出的便捷、安全、高效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可見,智能建筑給塑造高質量的工作和生活空間提供了無限可能。
智能裝飾與普通裝飾最大的差異在于智能的嵌入,即在裝飾裝修過程中融入了現代高科技元素。智能裝飾被定義為一個過程或者一個系統,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網絡通信技術與居住、辦公及其環境中的各種有關子系統互聯互通起來。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現階段的建筑智能化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日本和美國的智能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已經在60%以上,而中國“十二五”末在15%左右。我國智能建筑及智能家居受到國家產業政策大力支持,“十三五”期間市場規模增速維持在25%左右,處于二者之間業態的智能裝飾業未來的市場前景巨大,包括新增建筑的智能化、既有建筑的智能化改造和系統升級,以及運行維護三個市場的構成前景都不可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