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理念之變:
從“百年大計”到“好省快”
遠大可建科技有限公司曾用19天時間建成了長沙57層高樓"小天城",以平均每天3層的建設速度創造高層建筑的新紀錄。"遠大可建的可持續建筑是'六節一環保',即更加節能、節地、節水、節材、節省時間、節省投資、環保建筑,符合循環經濟理念,又好、又省、又快,實現了從粗放的建筑業向高端制造業轉變,是建筑業轉型發展的一場深刻變革。"2013年以來曾先后5次率專題調研組深入遠大可建跟蹤調研的中國建筑業協會會長王鐵宏,對此給予了"好省快"的高度評價。
王鐵宏認為,更好、更省、更快,這是裝配式建筑的核心要素。"好",要保證質量,減少污染;"省",要節約成本;"快",要追求施工速度。
建筑企業建造房子,質量無疑是放在第一位的,講的是"百年大計",房子要風雨不透,堅固不催。但一些業內人士認為,追求建筑質量固然沒有錯,但如果因此而不惜耗費更多的資源、花費更多的勞力、產生更多的環境污染,甚至以項目微利或虧損為代價,這就值得商榷。在當代經濟社會,建造理念需要與時俱進,"百年大計"要講,但也要講效率,要講"好省快"。
近幾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逐年加大,建筑行業得到了空前發展,傳統"人海戰術"式的建筑生產組織方式,因為其對人工勞動嚴重依賴、簡單重復勞動多、科技含量低,使得建筑施工行業作業效率普遍低下、原材料消耗大、環境污染等問題愈發嚴重,這種現場施工、現場砌筑、人隨項目走的習慣性做法已經不符合當今世界"節能減碳"、"綠色環保"的發展要求。同時,由于傳統、粗放的產業經營方式導致的高成本、低效率也極大地影響了建筑企業的盈利能力,使建筑行業成為微利行業。如何才能扭轉這種被動局面,提升我國建筑業整體發展質量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裝配式建筑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2013年以來,我國各省市紛紛出臺建筑產業化扶持政策,在招商引資、財政稅收、土地轉讓、市場推廣等方面重點支持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其中湖南長沙、上海、安徽合肥、遼寧沈陽等走在了前列。這些地方政府提出的發展目標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直指"好省快",呼吁在一切有條件的地方全面推行裝配式建筑,摒棄傳統粗放落后的建筑生產方式,追求質量、高效、集約,發展綠色建筑。
遠大住工總裁唐芬一針見血地指出:"在我們看來,裝配式建造房子只是手段,是工具,而不是最終目的。那最終目的是什么?就是通過工業化的手段來把傳統、粗放落后的手工作業模式轉變為集約、高效的工業化的生產制造,讓我們的建筑變得更好、更快、更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