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受冷暖空氣影響,14~16日我國南方將再次出現大范圍強降雨過程,很可能是今年以來的最強降雨過程,主要影響江南中南部、華南大部及西南東部等地區。國家防總決定13日14時啟動防汛Ⅳ級應急響應,派出10個工作組分赴太湖流域和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廣西、廣東、貴州、云南、四川等9省區,指導和協助地方做好防汛抗洪工作。
暴雨可能引發的內澇和洪澇問題有望引起市場對相關標的強烈關注。而隨著近幾年城市內澇頻發,海綿城市和地下管網建設多次受到政策關注,未來還有較大投資建設空間,相關投資機會值得重視。我們認為解決內澇和洪澇問題主要從三方面入手,一是加大海綿城市的建設,提升城市蓄水凈水能力;二是加大城市管網建設,提高城市的排水能力;三是鞏固水利工程,提升防汛等級。
海綿城市: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按照國務院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我們估算2020年海綿城市總投資規模達1.4萬億元。海綿城市是解決城市內澇問題的一劑見效慢但效果持久的“良藥”,目前試點項目逐步啟動,PPP模式為海綿城市建設提供保障,看好具備海綿城市綜合建設能力的鐵漢生態、東方園林。
城市管網及地下綜合管廊:提升城市管網綜合能力是解決城市防澇問題的重要抓手。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的完善和新建管網投資額為2443億,相比“十一五”提升17%,。
近年政府關于城市管網建設政策頻頻出臺,政策持續加強并細化,我們認為地下管網建設信號明確,后期投資有望持續加碼。綜合企業實力、彈性及估值,我們依次推薦納川股份、偉星新材、龍泉股份蘇交科。
水利工程:根據水利部數據,“十二五”期間我國共完成中央預算內投資的重大水利工程2739億,符合增速27.8%,“十三五”期間我國仍將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實施,洪澇災害的發生有望加快相關水利工程推進。建議關注具備較強水利工程建設能力的葛洲壩、安徽水利、粵水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