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建筑業企業破產數量有所增加,究其原因,工程建設企業總部龐大、組織臃腫、成本管控能力不高、管理水平低下也將成為工程建設企業倒閉的原因,2015年火爆微信圈的“寺廟管理”的故事不是聳人聽聞,總部愈來愈龐大、基層愈來愈忙碌、成本愈來愈高、客戶愈來愈不滿,企業走向倒閉。
建筑行業下行,到底是由哪些原因所導致?
1、過度自信、多元化管理失控
迅速進入與主業不相關的陌生產業領域,實施盲目的多元化戰略,這些企業很快就會陷入轉型發展的困境。擁有150年歷史的德國老牌國際工程公司——菲利普?霍爾茲曼曾留下了建造德國國會大廈的輝煌,上世紀90年代初,信心滿滿地認為房地產市場必將生機蓬勃,于是自信地邁出多元化的步伐,然而,德國房地產長期低迷、徘徊不前,導致其陷入了不可自拔的泥潭,到2002年這個建筑巨擘轟然倒下。工程建設企業切忌背離其專業優勢特點搞多元化,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企業經營應該與企業的能力相匹配,才能走得好、走得遠。
2、盲目投資、擴張太快
那些倒下的工程建設企業,往往都是盲目擴張、拼命鋪攤子、過渡融資、濫用杠桿,攤子一旦鋪得太大,資金就容易跟不上,此時銀行的抽貸斷貸的后果難以想象。隨著建筑工程企業規模的不斷壯大,那些已經擁有一定市場份額的大型企業集團都面臨著如何拓展經營空間的問題。無論是走擴大企業規模提高市場占有率的橫向經營擴張之路,還是涉足相關行業進行縱向經營擴張,正確處理擴張與防范風險的矛盾關系都是企業深化經營成敗的關鍵。
3、企業互保、銀行濫貸
2008年之后的4年寬松貨幣政策中,企業擔保成為了銀行審批貸款中最常見的增信方式。在大量貸款額度尋求出口的壓力下,放款的條件一度放寬至“見擔保書就放款”的程度,而擔保企業的資產情況卻未被準確調查。貸款門檻的大大降低和對資金的渴求使得許多企業迅速涌向這一捷徑,導致企業之間互相擔保、企業資產多重擔保的情況普遍。2015年中城建設破產時,為其他企業擔保3億多元,其他企業為其擔保8億多元,而第一次出現資金周轉困難則是由于信泰集團資金鏈斷裂,中城建設作為其擔保公司之一背上了代償5000萬元的負擔,這5000萬元的代償成為中城破產的導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