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0幾天甚至只用5、6天就能蓋好一棟樓,樓板、墻壁等部件都在現場進行安裝,造房子如同“搭積木”一樣簡單……近幾年這樣的報道不斷見諸媒體。但就在裝配式建筑不斷升溫的當口,我國建筑產業現代化的領跑者城市之一的沈陽卻遭遇尷尬,近日有媒體報道,2014年整個沈陽PC(預制裝配式混凝土構件)構件廠銷量僅2萬立方米,產能釋放率只有8%,有“積木”卻無處可“搭”。令人擔憂的是,哈爾濱、合肥、江蘇等地的PC市場也不同程度出現了類似沈陽的情況。市場去哪兒了,政府力推的裝配式建筑阻力在哪里?隨著裝配式建筑實踐應用的深入,諸多困擾隨之凸顯。
看上去很簡單的“搭積木”,其實沒那么簡單,有諸多疑問待解。
【疑問一:建筑質量安全有無保證?】
關于裝配式建筑,有媒體這樣表述:“這種采取工廠化生產、現場裝配的建筑,不僅可省時、省工、省錢,還無污水、無噪音、無粉塵,符合綠色、低碳、節能、環保的要求,而且完全達到傳統建筑的防震、安全、耐用要求。”——這是實事求是的評價呢,還是夸大其詞,值得推敲。尤其是人們最為關注的質量安全,裝配式建筑真的令人放心嗎?
裝配式建筑一大標志就是使用PC。PC(PrecastConcrete),即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的簡稱。現在業內所說的PC,通常是指是以混凝土預制構件為主要構件,經裝配、連接以及部分現澆而成的混凝土結構,而這種裝配式的結構體系其實已經在我國由來已久。據專家介紹,早在上世紀50年代,我國就開始推廣裝配式房屋的發展,其中裝配式大板結構體系發展得較為迅速。但裝配式大板住宅房屋的質量和抗震性能不足,住宅樣式較為單一,上世紀80年代后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如今在我國推行的是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體系。
那么,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體系建造的房子質量安全是否可靠呢?專家介紹,采用此種結構體系,構件之間的連接以現澆節點為主,將預制PC構件的鋼筋伸入現澆構件中錨固連接,保證了房屋的整體性,相比裝配式大板結構,質量有明顯進步。然而,即使目前PC結構連接方式較以前有了很大進步,但是構件之間連接點的質量隱患并沒有隨之揮去。“項目封頂后,很難檢查連接節點的質量到底如何。而且目前我國的施工隊伍的專業水平還難以保證連接節點的施工工藝完全做到保質保量。”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住宅建設及產業現代化技術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徐正忠一直為此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