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一些低價的套餐包同樣有不少貓膩。據劉德全介紹,真正裝修工程中,不僅時不時會有一些增項,而且套餐中承諾的知名品牌主材很多是一些貼牌廠家生產的,材質、性價比很有可能還不如二三線品牌。還有一些平臺型的互聯網家裝公司只是負責把客戶引流到合作的裝修公司,對于裝修公司、施工隊或設計師的服務質量根本沒法實現真正管控,一旦業主投訴,雙方經常互相推諉責任。
這些問題的出現與整個互聯網裝修行業的發展階段較為初級息息相關。“看似火熱的表象背后是市場的‘發育不良’。很多互聯網家裝公司只是停留在跑馬圈地層面,對后期產品和服務并沒有足夠重視。”在范林看來,盡管問題很多,但是從行業發展角度來看,傳統家裝的互聯網化確實是大勢所趨。
“不過,這是一場持久戰,不是靠燒錢、大規模營銷就能速成的。在經歷了前期遍地開花的發展之后,一些問題逐漸暴露,迎接行業的將是大洗牌,最終注重體驗和效率的企業才會被留下。”范林說。
像買汽車一樣買裝修?
“高度標準化、產業化的裝修,將會像汽車、手機等成熟的工業產品一樣被消費。”在極致家互聯網家裝平臺創始人史寧看來,這就是互聯網裝修的未來圖景。他認為,行業只有先做到標準化,才能實現集約化、規模化。像搭積木一樣造房子、像造汽車一樣做標準化模塊化裝修,將是一種趨勢。
毫無疑問,把流程復雜的裝修簡化到如此地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然而,從一些互聯網家裝公司的做法中,能夠看出行業的努力方向。從去年開始,一些企業開始把整個裝修鏈條模塊化,再通過施工包、設計包、主材包等,進行局部的標準化;也有一些企業在服務標準化方面作出嘗試,為家裝全程制定嚴格、可量化執行的服務標準;還有一些企業以自營或加盟等方式組建綜合服務團隊,自己把控線下施工服務流程。
一些公司推出價格不等的套餐,目的也是實現供應鏈管控、施工、監理等的標準化。“必須先把標準化的套餐產品做到極致,滿足大部分人的需求,然后再追求細節上的個性化,為用戶提供多種可供選擇的方案。比如根據家庭成員的具體情況設計櫥柜,讓洗菜刷碗不會腰疼,對有兒童的家庭,可以在浴室柜下面設置推拉式腳踏。”“嘛咪嘛咪哄”創始人谷樂說。
只是,在目前這樣低的價位下,互聯網家裝公司能否實現盈利,為未來的精細化發展打基礎?受訪的多個公司負責人均表示,當前處于前期市場擴展階段,尚未考慮盈利。他們認為,只有工長、業主數量、訂單數足夠多時,平臺才有更強的議價能力,從而壓低采購價格,留給自己一定的利潤空間,或是通過整合智能家居、裝修貸款等行業來賺取跨界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