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投資渠道從單一投資轉向多渠道的投資。例如,基本建設不僅僅由國家出資投資,現在地方政府、民間以及海外投資商、投資集團等都可以成為投資主體。
3、投資的方式從單一轉向多元化。工程發包的方式過去是傳統的發包模式,后來轉變成工程總承包、BT、BOT,去年開始,我國大力推進PPP模式,國家和民間資金共同建設項目。
4、工程建設從過去的大干快上轉向質量效益?,F在是保證安全和質量的基礎上,更加關注綠色、環保、節能。
5、企業資格從強調產值、機械設備轉向注重企業人才。強化管理和技術人員的配置要求,倒逼企業進行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
6、從企業自由經營轉向依法經營。原項目分包、轉包、掛靠經營模式將要退出歷史舞臺,工程項目生產經營,轉向依法經營、守法經營、誠信經營、有責經營,一切責任和過程可追索。
這就是我們建筑行業的新常態,這是我個人的看法,供大家參考。
新常態下,建筑行業的發展趨勢究竟是什么?
第一、開放建筑市場,鼓勵優勝劣汰。
住建部發文,1、取消《施工總承包企業特級資質標準》(建市【2007】72號)中關于國家級工法、專利、國家級科技進步獎項、工程建設國家或行業標準等考核指標要求。對于申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的企業,不再考核上述指標。
2、取消(1)《建筑業企業資質標準》(建市【2014】159號)中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一級資質企業可承擔單項合同額3000萬元以上建筑工程的限制;(2)《建筑業企業資質管理規定和資質標準實施意見》(建市【2015】20號)特級資質企業限承擔施工單項合同額6000萬元以上建筑工程的限制;(3)《施工總承包企業特級資質標準》(建市【2007】72號)特級資質企業限承擔施工單項合同額3000萬元以上房屋建筑工程的限制。
3、將《建筑業企業資質標準》(建市【2014】159號)中鋼結構工程專業承包一級資質,承包工程范圍修改為:可承擔各類鋼結構工程的施工。
4、取消《建筑業企業資質管理規定和資質標準實施意見》(建市[2015]20號)第四十二條關于“企業最多只能選擇5個類別的專業承包資質換證,超過5個類別的其他專業承包資質按資質增項要求提出申請”的規定。
另外,還專門發布了《關于推動建筑市場統一開放的若干規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以建市〔2015〕140號文。
從這些文件政策可以看到,我們的建筑市場將更加開放,進入市場更加方便、門坎放寬,但是,要求所有的大小企業都在一個平臺上競爭,這種競爭帶來的結果是什么?那就是優勝劣汰。行的就上,不行的,就被別人擠的你沒有活干,擠得你沒有飯吃,如果找不到自己特有的生存本領,你就會被人擠死。企業優勝劣汰是市場規律,也是走向新常態的必然發展趨勢。我們所有的企業家必須明白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