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行業仍處于轉型升級過程中
2015年行業發展雖然取得了建好的成績,但影響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因素還有很多,轉換這些因素也正在進行中。特別是由于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業主行為更不規范,使企業在業務量增幅變窄甚至出現下滑的情況下,應收工程款的數量在快速增長。據不完全統計,應收的工程款增長了近30%,增加了企業經營的難度,在反映企業市場抗風險能力增強的同時,也反映出行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由于新常態下,特別是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企業需要承受的壓力增大,國家需要政策創新,行業需要轉型升級,企業需要提質增效。
2015年最低價中標仍然是招投標中的基本原則,在工程資源分配機制中就產生了對工程質量的隱患和科技發展的障礙。最低價中標,甚至是遠低于成本價中標,必然導致工程質量的嚴重下降,甚至出現“豆腐渣”工程,是造成我國建筑裝飾工程質量不高、文化藝術水平低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低價中標后,建筑裝飾工程企業只能是通過偷工減料或者大規范的變更、洽商才能把工程建成,這就阻礙了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的應用,造成工程內在質量、感官質量、環境質量的低下。市場經濟的基本規模是“一分錢、一分貨”,在市場對資源配置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大背景下,仍然堅持低價中標就是自毀、自殘、自殺。
2015年在工程質量治理兩年行動中,雖然強調了建設單位的主體責任,在建設工程中,施工企業是弱勢群體的態勢沒有發生實質性變化,工程承包合同就不可能是甲、乙雙方平等協商的表達,就必然存在不合理的約定。特別是在建筑及建筑裝飾業產能過剩的社會背景下,建設單位,特別是房地產開發商惡意壓低造價、拖欠工程款等行為就會更為普遍,造成大量的社會不穩定因素。治理工程質量的根本環節在于規范建設單位的行為,按照市場規律制定市場準則。要通過財政、金融、司法等多種手段的綜合運用,形成對建設單位的有效監督、管理,規范各方主體的市場行為,才能切實提高建設工程質量,形成良性循環發展態勢。建筑市場中對甲方沒有實質約束作用的措施,相關措施不配套,都將造成工程實施過程的混亂。
2015年行業在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行業中雖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勞動密集型、資源消耗型行業的性質沒有根本改變。由于企業間經營實力存在巨大的差異,而且中小微企業占有的數量多、比例大,致使建筑裝飾行業新技術的外溢速度慢、效益低,行業的轉型升級速度緩慢。大部分企業在成品化、工業化、標準化等方面沒有實質性改變和進步,傳統施工作業方式仍占有極高的比重,行業整體運行水平仍有極大的提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