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應趨勢抓機遇
回顧過往,從一定程度上說,2015年可謂中國建筑業的新拐點。以全行業視角來看,這一年,建筑業呈現出了新的氣象,行業轉型的大方向越來越明確。
建筑業“工匠精神”逐步回歸。工程質量問題作為建筑業粗放型發展模式的主要“后遺癥”,在近年來表現得尤為突出。2015年,行業主管部門下大力氣整飭建筑市場,以質量治理為切入點,促進行業發展走向正規,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更為重要的是,全社會對工程質量的關注,間接將行業亂象的治理提上了工作日程,企業規范化管理的重要性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企業分化加劇。2015年,PPP模式在各地全面展開,業內人士稱之為“PPP元年”。據統計,截至目前,全國各地推出的PPP項目達1800多個,總投資超3.4萬億元。可以預見的是,2016年必將成為PPP項目集中爆發之年。以是否有能力參與PPP項目為標準,建筑業企業已出現明顯分化。央企、國企由于自身融資能力較強、資源整合能力較強,加之與地方政府長期保持著較為良好的合作關系,業已成為PPP項目的主力軍。不少民營企業、小微企業因為融資能力較弱、風險管理水平較低,仍在傳統房建領域承攬業務,在產業鏈延伸方面已然落后。2016年,能力競爭時代正式到來,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行業新格局或將出現。
兼并重組成常態。2014年,有“溫州建筑航母”之譽的浙江溫州最大建筑企業中城集團破產,打破了中國建筑企業永不破產的神話。2015年底,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注銷了161家二級、三級企業相應資質。而從現實狀況看,國家也一直在鼓勵各行業通過兼并重組,淘汰“僵尸企業”,堅定不移地減少過剩產能。在行業凈利潤率不斷下滑的當下,經過近兩年經濟下行的洗禮,因資金鏈斷裂、管理不善或難以承接到工程等原因,中小建筑企業破產重組現象或將在2016年集中爆發。對于大多數中小企業而言,擺脫傳統觀念,變“做大做強”為“做精做專”,以市場為導向、以創新求生存,是唯一的道路。
2016年,建筑業保持快速發展的挑戰巨大,但機遇較以往更多。一言以蔽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將繼續引領建筑業發展航向。行業企業要正確把握新常態,轉變發展觀念、調整發展戰略、增強核心競爭力,在新一輪改革中抓住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