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從區域經濟加大投資態勢來分析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域經濟得到很大發展。根據收集到的部分省區和有關行業2014年前三季度及明年投資情況,就可以看到呈現一派如火如荼之勢:
1、新疆建設兵團今年前三季度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76.29億元,同比增長16.8%,增速較1月至8月提高6.5個百分點。其中民間投資588.72億元,同比增長16.3%,增速較1月至8月提高9.2個百分點;
2、青海省1至9月份,全省固定資產投資2396.4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3.1%,持續保持快速成長,其中民間投資978.36億元,同比增長20.6%;
3、甘肅省1至7月份,全省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391.34億元,同比增長22.2%,高出全國平均水平5.2個百分點,增速列全國第4位;甘肅還建立了動態項目庫,共錄入投資規模500萬以上項目3.6萬個,總投資需7.9萬億元,年度計劃投資8355億元;
4、10月6日西藏雅礱江兩河口水電站經國家批準正式開工,總投資664億元,標志著規劃17個梯級電站預計投資2500億元的雅礱江中上游開發將加速推動。
5、10月14日,國家發改委召開“加快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新聞發布會宣布,今明兩年將建設的172項重大水利工程中,目前在建工程總投資規模達6000億元;
6、寧夏回族自治區,截止7月底爭取到中央各類專項資金40.15億元,其帶動效應顯著,一批民生項目正在加快推進;
7、西安加快重點示范鎮和文化旅游名鎮建設,今年計劃投資29.5億元,已完成80%以上。
8、國務院印發《關于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東北將規劃建設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工程,破解發展瓶頸制約。
諸如此類,中西部尚且如此,東部省份投資熱情更不減當年。網上隨便搜索一下就能發現區域經濟建設中少至幾十億,多則上千億的各種投資信息,為建筑業開拓市場帶來大量的機遇。
三、從“絲路”戰略,給建筑業帶來的利好分析
11月22日德國一家媒體報道:中國在過去兩周里顯得慷慨大方:中國拿出500億美元籌建其倡議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這個新開發銀行將為整個亞洲的港口、鐵路和電力等方面的建設提供資金。中國還拿出另外400億美元建立絲路基金,將重新激活從中國經中亞直至歐洲的歷史貿易路線。中國也在大力投資非洲。中鐵建集團日前獲得尼日利亞修建一條長達1400公里的鐵路訂單。中方將為這個總價值近120億美元的項目提供初始融資。文章還專門提到:中國領導人宣布,預計未來10年中國對外投資將達1.25萬億美元,那意味著將比迄今為止的對外總投資量增加兩倍。筆者從這“出口轉內銷”的信息中得到的啟發是:中國的建筑業不僅要在國內抓住“一帶一路”建設的契機,更要借助中國投資海外的契機,大踏步走出去。以往我國的經援項目不僅國內派出施工隊伍建設,而且也相應帶出去設備和材料,在中國參予籌建的亞投行今后投資的項目中,以及用絲路基金投資的項目中,中國理所當然有了比較多的話語權。即中國不僅準備提供資金,還可以提供一部分技術和施工工人。據報道,亞洲的投資需求巨大:僅到2020年,東南亞和中亞國家僅在必要的基礎設施項目上就需要至少8000億美元。有前瞻性的建筑企業家會從中發現商機,并未雨綢繆,超前準備走向國際市場的專業人才。這里要多說一句,從資質管理的角度,為了讓更多的企業能走向國際市場承攬工程,建筑行業內是不是也應該打破壟斷?交通、水利、鐵道、機場等專業工程在國內市場上,地方施工企業往往被排斥在招投標之外,基本形成行業內的壟斷。現在各行各業都在打破壟斷,下一步走出去后,工程任務以基礎設施工程項目為主,僅憑我們原有的專業隊伍是遠遠不能勝任的。能不能眼光放長遠一點,專業從事基礎設施的老大哥隊伍,用合作的形式帶帶目前屬房建資質、但不少已具有一定市政和基礎設施能力的“窮哥們”呢?市場蛋糕是足夠大的,分一點給兄弟們又何妨?都是代表中國人,合作共贏“走出去”掙國外的錢又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國內的“絲路”上的項目,我們更得關注。今年10月西咸新區空港保稅物流中心獲得海關總署、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外匯管理局等四部門聯合批準,為陜西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提供了重要支撐。經過近4年時間建設,作為國家重點開發區之一的西咸新區,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410億元。據悉,西咸新區目前已將46個總投資額達1186億元的項目列入今明兩年開工計劃,分別集中在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功能片區建設和新型城鎮化綜合改革范例等領域。
四、從推行新型城鎮化和加大保障房建設力度來分析
推行新型城鎮化是黨中央的重大戰略部署,而實現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無論是大量基礎設施,還是學校、醫院的修建,無論是生態環境建設,還是保障房建設、棚戶區改造,都離不開建筑業作為主力來參與。
國務院辦公廳專門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棚戶區改造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力爭超額完成2014年改造470萬戶的基礎上,提前謀劃2015~2017年棚戶區改造工作。2014年國開行承諾棚改貸款6760億元,是去年同期的18倍,上半年實際發放棚改貸款2195億元,占上半年國開行新增貸款的43.6%,支持新增建筑面積2.5億平方米,惠及棚戶區居民213萬戶。建筑企業應該高度關注國家層面重大戰略部署,抓住市場機遇,求得更大發展。
綜合以上四個方面的分析,筆者得出的結論是:2015年中國建筑業的走勢不僅健康平穩,而且一定能呈繼續上升走勢,我深信中國建筑業的明天一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