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性做久久久久久-国产性视频-国产性色视频-国产性片在线观看-午夜dj影院在线视频观看完整-午夜dj影院在线观看完整版

 當前位置: 首頁 >資訊 > 行業分析 > 正文
2015年中國建筑業發展態勢分析
來源:建筑時報  作者:汪士和  時間:2014-12-12 10:34:54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核心提示:2014年,房地產的投資持續下滑,使房地產的新開工面積也明顯地增速下滑。反映到建筑行業是項目資金緊張,跨年度工程減少。于是對2015年的建筑業走勢,引起了業內同行的高度關注。

  2014年中國總體上反映經濟下行的壓力加大,特別是由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三季度末完成357787億元,與去年同比名義增長16.1%,增速比2013年同期下降了4.1個百分點,其中房地產的投資持續下滑,使房地產的新開工面積也明顯地增速下滑。反映到建筑行業是項目資金緊張,跨年度工程減少。于是對2015年的建筑業走勢,引起了業內同行的高度關注。

  筆者試從以下幾個方面發表個人的一些淺見,請同行們指正。

  一、從中國經濟發展總體趨勢對建筑業的影響來分析

  李克強總理認為,面對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宏觀調控經濟有兩種選擇,一是短期刺激政策拉動經濟增長,比如擴大財政赤字,增加貨幣投放;二是通過推進結構調整和改革創新來促進經濟增長。權衡利弊,采取了第二種選擇。因為第二種選擇既利當前,又惠長遠,能夠保持經濟長期增長、持續健康發展。根據新華網2014年7月23日報道,李克強總理7月16日再度邀請經濟專家和企業界人士座談。講話中強調,中國經濟發展的“合理區間”上限是防通脹,CPI控制在3.5%左右,下限是GDP增長7.5%。李總理解釋7.5%的指標是依照“保就業”的要求測算的(中國經濟增速的底線是7%,這是確保2020年建成小康社會的最低增速)。

  根據專家最新推算,經濟增長每增加1個百分點,可新增加就業崗位120萬~150萬人。這幾年全社會就業的壓力都比較大,2012年大中專應屆畢業生699萬人,2013年732萬人,加上部隊復員轉業軍人,和大批進城務工農民,每年必須拿出1000萬個就業崗位,處理不好會影響社會的穩定。2012年經濟增長7.8%,新增就業1266萬人,2013年與上年GDP同比增長7.7%。由于大力發展服務業和加大對小微企業扶持,新增就業崗位1310萬人。2014年要保住經濟增長7.5%任務艱巨,這是因為俗稱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消費和進出口“兩匹馬”的力道都較弱。到2014年10月累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13118億元,同比增長12%,2014年1~10月份出口19038億美元,同比增長6.14%;進口16267億美元,同比僅增長1.6%,如果四季度投資再不加大力度,今年的GDP增長7.5%的指標,就恐難實現。

  現在的問題是能不能加大投資和有沒有錢投資?關于能不能投資,是因為近幾年社會上出現了一種中國投資過量的擔心。《參考消息》2013年7月24日一篇報道用數據說明這種擔心是多余的。2012年中國建筑總價值35.45萬億美元,僅次于美國的39.73萬億美元,列世界第二位(注:建筑資產總價值為包括公共和私有房產、住宅及商用基礎設施,公路、鐵路和機場交通等基礎設施、發電站及供水網絡等,世界上首次用建筑資產代替國內生產總值來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財富)。

  2012年中國建筑資產約相當于GDP的286%,而國際平均水平是284%,即僅僅剛達到世界平均水平,所以認為投資過量的說法還缺乏依據。特別是中國人均建筑資產2.6萬美元,世界排名二十四位,大大低于美國的人均12.6萬美元(新加坡人均建筑資產15.6萬美元,世界排名第一,香港人均14萬美元,排名第五)。

  關于有沒有錢投資的問題我們可以從公有和民營資本兩方面來分析。2013年底,我國央行資產為31.73萬億元人民幣,按當時匯率折合5萬億美元,而同期美聯儲資產為4萬億美元,歐洲央行資產為3.12萬億美元,日本央行為2.2萬億美元,也就是說公有資金是充足的;而據網上資料,2012年底民間資本就首次超過國有資本,這么多民間資本需要有合適的投資渠道來釋放。2010年5月,國家出臺了《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各有關部委2012年6月底前一共按規定出臺了42個配套的相關文件。2013年9月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門研究部署,有效落實引導民間資本投資激發活力,健康發展的措施。

  筆者在2014年4月某天央視《新聞聯播》節目里看到播出三條與利用民間資本的新聞:一是家電商蘇寧進駐了電訊行業,移動電訊把“137”號段讓蘇寧經營和管理。電視畫面上出現蘇寧工作人員忙著安裝服務器,已經裝好了幾百臺,還需要再裝幾百臺。過去移動、聯通、電信三巨頭壟斷電訊行業被打破了;二是民間資本成立私人銀行,這放在過去是不可思議的事,金融的壟斷也被打破,將倒逼國有銀行面對競爭,必須提高服務質量;三是民營資本進入了中石油。同樣是2014年4月,國務院推出過去由國企主導的行業中80個項目供民間投資,涉及鐵路、港口、清潔能源、信息技術、石油及天然氣網、煤制化工和石化產品等。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上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2014年10月8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再次修訂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促進有效投資和創業,即新出臺的“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2014年本)”,以外的項目,企業投資均實行備案管理(投資目錄內項目屬于關系國家安全、生態安全和涉及全國重大領域布局、戰略資源性開發、重大公共利益的項目)。不到一年時間,國務院兩次修訂核準目錄,大幅度地取消下放投資項目核準。這一舉措使過去不管是政府投資項目還是企業投資項目都實行審批制,現在變成了不到10%的屬于政府投資的項目實行審批制,不到15%的實行核準制,超過75%的項目都實行備案制,讓民間資本有了廣闊的投資空間。

  事實上各省各地也在高調引入民間資本進入壟斷行業。湖北省發改委2014年7月20日發布首批95個鼓勵社會投資的項目目錄,估算總投資2834億元,涵蓋了交通基礎設施、清潔能源、油氣管網設施、城市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生態保護與開發、保障性住房等七個領域。河北省2014年9月公布首批鼓勵民間投資項目清單,38個項目總投資額超2100億元;9月29日安徽首批城市基礎設施PPP項目正式發布,涉及42個項目,總投資額709.53億元;8月27日湖南省發布124個重大公共項目,涵蓋交通、棚戶區改造等15個領域,項目將向民間融資1756億元;9月23日江蘇高速公路的投資項目向民資開放,總投資額達4300億元。在投資減速,各地又急需穩增長的背景下,河南、貴州、廣東、江西、陜西、重慶等多個地區都在陸續拋出了引入社會資本的項目清單。于是社會有投資需求,國家有打破壟斷的政策,民間有充裕的資金,讓民間資本這個發展中國經濟不可或缺的重要戰略資源得以充分利用。這么多民間投資逐步轉化為實物工作量,靠誰完成?唯有建筑業。

  因此在公有資金和民間資本的共同作用下,2014年第4季度及2015年全年,投資拉動將是非常明顯的,中國經濟在CPI3.5%和GDP7.5%區間的發展趨勢是有把握的。GDP增長7.5%的目標也一定能實現。

  以上是從投資角度來分析,再試著從目前各類主要經濟指標及國家采取的政策來分析:

  除了前文提及到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進出口指標外,還有一些主要經濟指標也必須關注。

  2014年1至10月,我國財政收入119642億元,同比增長8.2%;

  2014年1至10月,外商直接投資958億美元,與往年基本持平,對外直接投資818.8億美元,同比增長17.8%;

  2014年1至9月,國家外匯儲備38877億美元,同比增長6.14%;

  2014年一季度,企業的景氣指數為128,同比增長28%;企業家信心指數124.3,同比增長24.3%;

  2014年1~10月,民間固定資產投資223427億元,比同期增長23.4%,高于同期全社會投資3.3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為63.5%。

  11月份中國借APEC會議傳遞了經濟信心,習總書記在演講中說:“風險確實有,但沒那么可怕,中國經濟的強韌性是防范風險的最有力支撐。”據筆者理解,從以上指標應該可見經濟強韌性之一斑。11月3日,李克強總理就當前經濟形勢和下一步經濟工作,召開座談會聽取專家學者和企業負責人的意見和建議。李總理強調我國作為發展中大國,必須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緊緊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打好發展“持久戰”。發展不僅要保持合理的速度繼續放大,更要提高質量效益,著力做強。說到底就是要推動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向中高端水平邁進。緊接著11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從22日起,將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40個基點,至5.6%,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25個基點,至2.75%,A股市場從24日起一下子就連續上漲,多年低迷的股票市場呈現出牛市行情。說明依靠貨幣政策的調整效果明顯。這次存貸款利率下調不對稱,各地商貸和公積金貸款的房貸利率全面下調,給投資者看到利好。南京有個碧桂園鳳凰城樓盤,央行降息后的首個周末,兩天時間賣房兩百余套,銷售額超億元,創造了南京房地產近年來的日銷售奇跡。此外,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開放,尤其A股市場通過像滬港通的啟動,能夠跟境外市場做到互聯互通。綜合以上分析,中國經濟發展總的趨勢為建筑業發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間。

關鍵詞: 中國建筑業 發展態勢 政策 經濟發展 保障房建設
分享到:
[責任編輯:劉娜靜]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裝新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 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