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聲光電工程集成技術優勢,中孚泰將珠海歌劇院各個專業,包括二次轉換鋼結構、馬道、燈光、音響、舞臺、消防、座椅、聲學與裝飾全部集成到“一張圖紙”,在保證施工質量與品質的同時,結束了珠海這座花園海濱城市沒有大型歌劇院的歷史,用匠心精神打造精品,鑄就廣東又一經典工程。
珠海市委書記李嘉參觀珠海大劇院、博物館和規劃展覽館后強調,“一院兩館”是珠海市重點推進的文化工程與民生工程,要把“一院兩館”打造成為傳播優秀文化、惠及民生、提升城市品位、彰顯城市氣質的城市品牌,成為四海賓朋了解珠海的重要窗口。
珠海歌劇院是由中國人主創設計的原創性建筑,坐落于珠海野貍島,總建筑面積6.39萬平方米,整體形象設計為日月貝,寓意“珠生于貝,貝生于海,日月相映,山海相托”,詮釋了珠海擁抱海洋文明、連接過去走向未來的城市精神。日月貝白天呈半通透效果,夜晚則像月光晶瑩剔透,無論從哪個角度欣賞,無疑都是一件杰出的藝術作品。
作為中國唯一建在海島上的歌劇院,珠海歌劇院大劇場擁有觀眾席1600座,能充分滿足大型歌劇、音樂劇、芭蕾、交響樂、舞臺劇和大型綜藝演出。多功能小劇場擁有觀眾席550座,能滿足戲劇、先鋒劇、實驗劇、時裝表演和中型會議的需求。
劇院建筑是建筑界公認的“建筑最難”,中孚泰作為珠海歌劇院參建方,主要負責劇院的大劇場與多功能小劇場的深化設計、聲學輔助、裝飾施工與照明工程,建設過程中先后破解多項技術難題,實現了“日月相映”建筑藝術之美和建筑空間效果的完美呈現。
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結合
裝飾施工方面,大量曲面與雙曲面異形被運用到歌劇院室內裝飾中,雖然工藝復雜,技術要求高,施工難度大,但雙曲面結構為建筑裝飾實現藝術美感提供了無限可能。建筑藝術的呈現需要施工技術的支撐,中孚泰團隊在施工建設過程中邁過了許多的“坎”。
如室內裝飾所用到的異形、雙曲以及大曲面施工體系復雜,80%以上的截面為箱形彎曲或彎扭桿件,加工制作難度和精度控制難度非常大。中孚泰通過3D掃描技術與先進的三維建模BIM技術,在充分考慮平均受力的同時,以一次次的精確定位確保各類材料在高空、弧面、斜面的精準。采用參數化設計的三維曲面自然圓融,觀眾可以近距離的接觸與觀賞,這無疑是一種強烈的藝術感受。
珠海歌劇院是國內首家采用漸變色彩的歌劇院,法國藝術家、建筑大師親自為歌劇院調色,對色彩搭配和工藝要求較高。中孚泰精心設計歌劇院色彩氛圍,巧妙運用色彩的退暈和對比,嚴格把關材料和工藝,堅持樣板引路,過程控制,既滿足了舞臺臺口區顏色較深的原則,又把從天蓬到地面不斷變化的自然景象逐步呈現,完美實現了設計師的意圖,使珠海歌劇院獲得了獨一無二的室內藝術環境。
以大劇場觀眾廳的滿天星穹頂為例,五種不同的藍色從穹頂臺口開始,“海天一色”由濃轉淡,依次呈現。藍色之上則用燈光營造出滿天繁星,美輪美奐。穹頂與大劇場內淡黃色座椅相互輝映,給人感覺仿佛置身太平洋的某個島嶼,傍晚時分在沙灘上仰望星空。
珠海歌劇院的建筑聲學由國際知名設計事務所MDA馬歇爾﹒戴聲學公司擔綱,中孚泰作為國家劇院室內聲學標準編制單位參與其中,提供了很多好的建議。中孚泰團隊通過計算模擬、實體模型測試、設置反聲罩以及各種聲反射面與吸聲材料,使觀眾廳內的聲場均勻分布并達到最佳混響值1.6s±0.1s,做到了在1600座的歌劇院內,不需要使用擴音設備,場內任何區域的觀眾均能感受如同原聲一般極佳的視聽,實現了完美的聲學效果,契合國際一流藝術殿堂水準。
聲學—EDT分析
聲學—混響時間
聲學—清晰度
建成后的珠海歌劇院,將成為高雅藝術殿堂、市民休閑場所、旅游觀光勝地和城市地標性景觀。珠海市副市長龍廣艷表示,珠海歌劇院是珠海打造“文化強市”,構建“港珠澳世界級休閑旅游度假區”的經典之作。
中孚泰專注劇院建設20年,此次珠海歌劇院的建成,再一次體現出中孚泰設計、聲學與施工團隊的專業化、對細節的追求和對品質的堅持。據悉,珠海歌劇院將于2016年12月31日-2017年1月1日舉行首演暨2017珠海新年音樂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