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之門效果圖
300多米高的個子“量體裁衣”,主樓將用1.4萬塊幕墻,申報11項專利
施工現場
7月18日,“東方之門”主樓正式安裝第一塊單元式幕墻。早上9點,隨著一塊寬1.5米、高3.3米、厚28毫米、重約300公斤的單元幕墻板塊被緩緩吊下并安裝在南面塔樓底部,東方之門主樓“穿外衣”工程正式開始。到明年6月份,金螳螂幕墻有限公司的工人們將通過一年時間的工作,給東方之門“穿”上柔和淺銀灰色的“巨衣”。
金螳螂幕墻有限公司工程管理中心副總經理富春雨告訴記者,“巨衣”選用的材料叫“超白玻”,外面還要鍍上一層“雙銀LOW—E”膜,使“外衣”具有高透、低反、阻礙紫外線等特點,達到視覺通透、反射短波、過濾熱量等效果。“超白玻不僅雜質低,而且自爆率不到普通玻璃的1/10。以后大樓里面的人朝外眺望金雞湖景不僅通透,也相當安全。”
當然,保證這件“外衣”安全可靠要考慮的因素還有很多。金螳螂幕墻總經理于海介紹,除了用材外,包括消防、光污染、通風系統、避雷、航空障礙等,他們從規劃方案時就考慮進去了。“幕墻安裝時每一層的層間都設有防火隔離,可以起到防止火情向上層躥的作用; 每一個房間都設置一根預留式通風器,開啟就可以達到通風的效果; 兩個塔樓各設有一臺擦窗機,清洗工作可以覆蓋整個大樓外墻;南北兩面26%、東西兩面29%的低反射率不會對居住在周邊的居民造成光污染。”“幕墻安裝是為大樓造型服務的。”由于東方之門的外形呈不規劃結構,因此拼接成東方之門“外衣”的單元式幕墻也并不都是整齊劃一的,最高的一塊達到5.5米高。富春雨介紹,東方之門兩幢塔樓的層高不一樣,因此幕墻也要根據層高來設置。“南樓大部分單元式幕墻的高度在3.3米,北樓約在4米。”“每層需用130塊左右單元式幕墻,這樣算下來,整個東方之門的主樓需用1.4萬塊單元式幕墻。”
要給總高度達301.8米的龐然大物“量體裁衣”,技術難題肯定不少。“僅僅這一個工程,我們就已經申報了11項專利。”金螳螂幕墻總工程師梁秉業告訴記者,11項申請的專利中,有8項為產品系統,有3項為安裝系統。“比如安裝時,需要用吊籃載著安裝人員從下往上一層一層安裝。由于東方之門上窄下寬的造型,會導致越往上吊籃離外墻越遠,施工人員因手夠不著而無法安裝的情況。所以在整個安裝的過程中,需多次將吊籃調整后才能達到施工要求,而且越到高層調整會越頻繁。根據這樣的情況,我們研發出了一種層間活動作業車,它可以讓吊籃垂直運輸,通過調節層間活動作業車達到安裝的目的。目前,這個層間活動作業車已經申請了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