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李爾龍在2017中國建筑全裝修產業發展論壇期間接受人民網、騰訊家居、新浪地產、慧聰涂料網記者采訪實錄,略有刪減。
李爾龍為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全裝修產業分會會長、神州長城國際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
記 者:您公司主要做國外項目?
李爾龍:國內國外我們都做,范圍比較廣,剛開始我們做裝修這一塊,核心業務就是酒店精裝修,還有批量住宅精裝修也做得非常多,差不多從海南島一直到東北,從最東邊一直到西邊,我們都做過,所以我們整個公司之前做裝修比較多,還有機電設備安裝項目也非常多。
記 者:我剛才看您的企業神州長城國際工程有限公司簡介,“一帶一路”好多項目都在做,包括一些文化和特色小鎮的項目你們也在做。
李爾龍:從2012年開始,我們公司開始去海外發展,經過三四年的拓展業務,大概是在2014、2015年的時候,我們收獲了海外訂單,主要集中在東南亞、中東和非洲。等到國家提出“一帶一路”戰略的時候,我發現我們的項目剛好在這個點上。那個時候國家還沒有提出“一帶一路”,我們“走出去”做項目的時候,認為這三個地方市場是比較大的。
東南亞,離中國比較近,華裔又比較多,所以我們溝通起來相對容易一些。中東地區,有一個明顯的特點,有非常大的建設需求,也有資金,那它的短板也很明顯,就是當地的人力遠遠不足,需要很多國際資源輸入,所以我們去中東承建業務的時候也正好抓住了這個契機。非洲也是中國傳統的建筑市場,去非洲承接業務也比較容易,所以我們當時就認為這三個海外市場是必須去拓展的。我們在這三個市場上也收獲很多項目。
在“走出去”以后,我們又發現,如果我說我是一個裝飾公司,那幾乎很難接到單子了,幾乎接不到訂單。所以我們“走出去”,就不僅僅把自己定義是裝飾公司,我們要把自己定義成整個建筑方案的解決商。從我們一般意義上地建房子,到我們國內的精裝修,甚至到軟裝配置、交付,在海外有很多項目我們手上有幾個訂單就是交鑰匙工程,交付以后就是咱們國內說的“拎包入住”的概念。
我認為,在國內我們做了多年的精裝修施工,把我們訓練出來了。可以這樣說,全世界只有中國有精裝修這個行業,在其他國家是沒有的,人家就是總承包商負責制,在中國有精裝修這么一個行業,而且發展得很大,也非常有優勢。
中國的精裝修大概在上世紀80年代左右開始引入國內,大概在2000年快速發展,2005年隨著房地產業大發展,為我們精裝修行業提供了很大的舞臺。在2005年到2015年這十年時間,中國的精裝修這個獨特的市場,把很多的裝飾公司培訓得非常強大,為什么這樣講呢?如果單純從一個家庭和一個小個體來看,裝修房子就是水電工、泥瓦工、木工、油工這幾個工種。但是作為一個系統的裝修,你會發現不僅僅是這樣,比如要裝修一家酒店,酒店室內的都是由我們負責,就會發現光靠這幾個工種是不行的。
并且隨著中國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地產商就把總包管理的責任從咱們傳統意義上的總承包公司,轉嫁給了精裝修施工單位。基本上是總承包公司把結構做完了,即建筑主體做完了,那么其管理責任就會移交給精裝修單位,也就是剛才張總(注:深圳中天精裝總經理張安)講的有意思的一句話,精裝修單位是總包的質檢員,實際上不光是總包的質檢員,還是其他單位的定位員,比如你機電的安裝不是我來做,他的位置在哪定,比如咱們這個風口在哪排,是精裝單位來決定的,因為最后好不好看,大家是看面上的,你裝的房子不好看,裝的酒店不好看,會說你精裝單位沒做好,并不是其他的分包單位沒做好,所以說差不多從2008年開始,精裝單位承擔了很多現場施工的總承包管理責任,雖然精裝修單位并沒有收到任何的總包管理費。
我們在做很多項目,尤其是一些功能比較復雜的項目時,業主單位就把整個協調管理交給精裝修方了。所以我們在施工過程當中承擔了很多的多專業、多功能的總協調工作。這恰恰對于我們精裝修施工單位而言,是一個非常好的系統化培訓與管理提升的過程。
再回到我們剛談的“走出去”的話題,裝飾公司被培訓出了系統化的管理模式,在海外拿訂單的時候,我們贏了法國公司、日本公司、韓國公司、新加波公司等競爭對手,并且我們不是最低價競標,我們甚至是高價中標。成功的核心是我們能把所有的專業給業主講明白,我們能告訴業主這些專業的真正的銜接點在哪兒。我們的業主或者是委托人,也有搞施工出身的,他們對這一塊很清楚,他的痛處,就是所有的施工單位的痛處,我能給他講明白,不能說我的方案是完美的,但我說我是這樣做的,是符合實際規律的。
記 者:這是中國經驗。
李爾龍:這是這么多年的訓練積累出來的,也是我們被倒逼出來的。練好內功,才能贏得客戶的信任。目前我們公司在柬埔寨市場上,可以說是第一大建筑商,因為目前柬埔寨幾個有影響力的項目,像地標性的項目都是我們公司做的,現在還有人找上門來讓我們做。
第二,我們在海外拿了這么多訂單,首先要非常感謝中國的早就“走出去”的國企和央企三十多年打下的良好基礎,包括中建、中鐵、中交、中國電子等好多企業,所有的承包施工企業中,中國企業在國外的平均口碑是最高的,這就是中國品牌。還有中國人做事情的效率,沒有盛氣凌人的架勢,不管是貧窮還是富裕,我們都平等地對待,我們做出來的產品也都是得到了當地人的稱贊。我認為我們是站在先輩的肩膀上做事情,這是非常可貴的一件事情。
第三,就是咱們中國強大了,以前我們出去是跟人家要工程賺錢的,現在我們出去,會發現所有人都認為中國的建筑公司不但會干活,也是最有錢的、最有實力的,這應該是最近兩三年體現的最明顯的,尤其是“一帶一路”的提出,亞投行出來以后,很多時候是主動找我們的。現在來講,尤其在建筑施工領域,我認為中國企業在海外是非常響亮的,大環境是好的。
記 者:國內業務呢?
李爾龍:從2015年開始,我們對國內的業務也做了一些調整。從純粹只是做裝修,開始向整個產業鏈延伸,跟施工相關的產業我們都涉入,我們專注于施工,做施工行業里的多元化。所以我們現在延伸到了總承包,延伸到了道路,延伸到了一些其他的跟施工相關的行業。我們現在也做了一些國內國外的EPC工程,國內的PPP項目我們也做了很多。我們有一個系統的解決方案,很多項目我們從土建開始一直到交付完成,尤其現在我們國內做的比較多的PPP的項目,比如是醫療領域,我是投資方,很多設計也是我,我還要去運營,更重要的是一般PPP項目我們要在兩三年的時間里把這個項目做起來,要做好。
我們也關注到醫療市場里的一個細分市場康復醫療,康復醫療是可以拿康復醫院牌照的。從現在基本的數據,幾乎是每個省有一個康復醫院,或者有些大的城市會有一個康復醫院,相對國內需求來講體量比較小,還有是它的受眾比較單一。我們現在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要面向一般老百姓的康復,目前來講,很少有人涉及。往上游,可以銜接綜合性醫院的病人,比如他做完手術了,或者診療完了以后他需要一些康復;往下可以延伸到養老,因為康復醫院里有專業人士,服務當地社區居民的話,老百姓的認知度會高一些。
記 者:價位會低端一點,親民?
李爾龍:價位不一定低端,更應該說親民一些,老百姓我們也調研過,現在養老的人,反而是收入相對來講在中位數以上的人,真的沒錢的人就去了那種非盈利性的養老院了。所以說,實際上在中位數以上的人可能養老的人會更多一些,我們發現這個細分市場的客戶數量是比較多數的。
記 者:目前來講國外業務跟國內業務的占比情況怎樣,包括您未來規劃是怎樣的?
李爾龍:去年我們公司的國外業務占60%到70%。今年可能國內業務又上來了,今年可能六四或者五五的概念。
記 者:是不是還要回歸國內市場?
李爾龍:國內市場非常大,國內市場是國外好幾個國家加在一起的市場。我們也不能放棄國內的市場,就是你看怎么做這個事情。
記 者:包括全裝修,從國家到各省市推廣力度都非常大,大家都認為這是未來一個風口。
李爾龍:全裝修這個概念實際上很多年前就有人在提,有很多的阻礙,就是個性化和標準化。還有一點,咱們中國人對裝修的理解與外國人是不一樣的,我們中國人之前非常重視的是這種豪華奢侈的硬裝,但是從生活角度,比如從我個人角度來說,我認為還不如把錢花在軟裝上去,把床買舒服一點的,沙發弄舒服一點,如果你是發燒友,裝好一點音響。實際情況往往不是這樣的,比如用了幾千塊錢的馬賽克貼在墻上,用了很多昂貴的石材,花在硬裝上的造價中國人比較看重。并不是說這個不好,而是說哪一方面更適合于你的生活。我經常給很多客戶講,我說我請一個設計師給你做一個特別讓你震撼的空間,你進去第一眼看很好,但是我告訴你要在這里邊住幾年,十年,五年,我敢講,三個月以后你肯定就逃跑了,因為有很多的色彩炫目的設計或者一些布置,跟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并不是匹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