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晚,柴可夫斯基交響樂團在南京江蘇大劇院音樂廳奏響柴可夫斯基最為著名的悲愴交響曲。場內千余觀眾陶醉在音樂中……
在古都南京河西濱江新城,荷葉托起的四顆流線型“水滴”造型的江蘇大劇院業已成型,它承載著江蘇人民追求世界級藝術作品的夢想,承載著江蘇省委省政府保障民生文化權益的決心,承載著水韻江南的文化意蘊。歷經三年之久,終于揭開神秘的面紗。
江蘇大劇院正是由中建裝飾集團東方裝飾傾心打造的裝飾精品,公司主要承擔大劇院音樂廳內裝飾施工任務,該廳位于項目東南角的一座7層高可容納1500人的“蝴蝶翅膀”。自項目開工以來,項目部緊緊圍繞量化控制、常態高效、標準嚴格、過程控制、品質一流的要求,一心一意抓進度,不遺余力抓落實,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下面小編帶您走進大劇院,向您介紹工程中的“四大看點”:
一、新科技BIM技術嶄露頭角
江蘇大劇院是東方裝飾公司首個將BIM技術用于生產實踐的項目,也是BIM技術在全國劇院系列的施工中的首次運用。該項目在藝術美觀、聲學要求上的高標準,造成項目施工過程中相關工序銜接復雜、異型較多,BIM技術是解決這些施工難題的有效途徑。
為確保項目順利施工,項目部迅速制定相關技術方案,積極聯合公司科技部,獲取技術上的巨大支持,僅用4.5個工作日便完成了BIM三維掃描工作,并立即著手建模。同時為提高項目部全員對BIM技術的認識及應用,特邀專業BIM人員進行培訓,要求每一位項目管理人員必須獨立完成簡單的模型建立工作。“該項培訓是BIM技術與現場施工更加緊密結合和運用的有益嘗試,我們相信BIM技術在大劇院項目的成功運用勢必對公司BIM技術運用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并為公司在該領域儲備一批有實踐經驗的專業人才。”項目經理姜財吉如是說。
回顧項目施工全過程,BIM技術施工既有三維掃描、點云拼接、逆向建模、碰撞檢查、分割下單、材料跟蹤、安裝定位、坐標復核、安裝完成等流程,也有新的BIM技術人員通過培訓和現場施工不斷積累理論和實踐經驗。BIM技術在大劇院的運用,是公司在新技術領域的一次成功探索,也是施工技術提升的一次重大跨越。
二、石材安裝“get新技能”
大劇院音樂廳前廳墻面主要以石材為主,目前常規的石材干掛主要是用木方墊高底部,掛后拔出木方,在施工過程中經常出現爆邊、缺角等問題。
“如何才能解決石材干掛過程中爆邊問題?”此問題不斷縈繞在項目工長魯志軍的頭腦中,經過反復請教經驗豐富的技術工人和不斷思考,聯想到架空地板支撐腳調節高度的原理,魯志軍做了10余次的反復實驗,最終找到了解決難題的方法:用兩只腳手架輪子進行改裝,得到了一個由托片(表面裹上醫用膠布)、調節鈕和底座三部分組成石材干掛的小工具,通過調節高度實現常規干掛過程中木方的支撐作用,從而從根本上避免了“拔”導致的爆邊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