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藍天房屋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簡稱上海藍天)參與裝飾施工的上海市軌道交通M8線人民廣場站(下稱人民廣場站)位于上海市黃浦區人民廣場,建筑面積達43840平方米,為地下車站,共3層,設計換乘能力可達到每小時近7.64萬人次,有20多個出口,如同一大巨大的地下迷宮。該站是上海軌道交通1、2、8號線三線換乘樞紐,是目前上海最大的地鐵交通樞紐換乘站,也是上海最大規模的“地下城”。
人民廣場站浮雕
人民廣場站地處上海都市圈腹地,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承載著豐富的人文歷史背景。上海開埠后,人民廣場成為當時上層社會舉行賽馬等活動的場所,現在已經成為上海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交通樞紐、旅游中心,也是上海最為重要的地標之一。人民廣場站周圍集中了人民大廈、上海大劇院、上海博物館、上海城市規劃展覽館、上海美術館、南京路步行街等眾多文化歷史場所。因此該站的裝修工程不僅要經得起多達每日50萬人次海量客流的質量考驗,還要體現都市文化藝術品位。
人民廣場站換乘大廳
上海藍天1994年參與該站1號線裝飾施工,就在軌道交通領域榮獲了第一個白玉蘭獎。此后上海藍天又陸續參加了該站8號線站、換乘中心、1號線站改造等眾多標段的施工任務。2008年,8號線站榮獲全國建筑工程裝飾獎。在承接該站裝飾施工任務的過程中,上海藍天不負眾望,以卓越的施工品質贏得了各方的贊許,敲開了地鐵裝飾領域的大門,也從此走上了20多年地鐵裝飾專業化的道路。
攻堅克難 成就地鐵裝飾專家
人民廣場站室內裝飾工程使上海藍天成為了最早進入地鐵裝飾施工領域的企業之一。
人民廣場站站臺層
在人民廣場站施工過程中,初出茅廬的上海藍天沒有同行成熟的管理和技術經驗可以借鑒,面對的困難是多方面的:一是人才不足。因為初涉機場、地鐵裝飾領域,上海藍天在管理、施工和設計方面都缺少相關的人才。二是沒有施工方面的經驗。上海地鐵是繼北京和天津地鐵建成通車后第三個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對于地鐵裝飾施工,上海藍天乃至整個行業都缺少相關的施工經驗。三是缺少項目管理經驗。由于缺少管理經驗,項目管理人員在組織、協調等方面存在不足,資源利用率較低,施工人員職責不明確,導致工作效率低。人民廣場站室內裝飾工程可以說是上海藍天的磨刀石,正是這把嚴酷的利刃,成就了日后上海藍天在地鐵裝飾領域的強健體魄。
因地制宜 發明“二次引流工法”
人民廣場站室內裝飾工程在地鐵防水技術領域有著特殊的貢獻。上海地處沿海,不同于北京、天津等北方城市,地下水位較高,而地鐵空間全部位于地下,處理不好很容易造成夏堵冬漏或者冬堵夏漏,所以解決地下水引流問題是裝修中的一個重點。傳統的地下隧道防水基本采用快凝堵漏材料和注鼓脹膠進行封堵,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季節性變化仍然會出現滲水現象,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滲水問題。
人民廣場站換乘大廳中心上方玻璃天棚
為達到裝飾效果和使用功能的統一,上海藍天從人民廣場站室內裝飾工程開始,便開創性地針對上海的特殊地理位置,著力研究適合上海地鐵的防水措施,在不斷地摸索中逐步形成了“堵排結合、因地制宜、剛柔相濟、綜合治理”的原則,創造性地發明了在初次排水出現故障的情況下的“滲漏導水二次引流排水法”,解決了上海軌道交通地下站的滲水問題,為日后南方地區高水位城市的軌道交通裝飾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
此后,上海藍天逐步形成了“二次引流工法”,進一步改變了一般施工操作中將水堵住的傳統思維,采用引導方式順勢將地下水排出,在人民廣場站室內裝飾工程實踐基礎上不斷進行技術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