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深秋,北京朝陽公園還是一片秋意盎然的美好景象,銀杏黃了,楓葉紅了,一切自然、明快而又和諧。在公園的西南角,一棟有著飽滿柔和的造型、精致而有韻律的鱗片幕墻的建筑正默默地訴說著屬于她的獨有的魅力故事,這就是北京新地標——鳳凰國際傳媒中心。
鳳凰衛視在全球華人中的地位和影響力注定了其在北京的總部必然會成為城市的文化名片。更難能可貴的是,鳳凰國際傳媒中心從設計到建造均來自國內的團隊,證明了這種頂級建筑是可以在一個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原創、中國技術、中國智慧的條件下實現。該項目也是國內首次真正意義上全面應用數字技術進行設計和建造的大型公建項目,其意義遠不止是創造出一個造型新穎的建筑,更在于給建筑設計施工領域帶來了開創性的變革。
整個建筑通過柔和而連續的建筑體型,加上內部兩個不同功能空間的巧妙組合,生動而流暢的環廊和平臺,處處體現的節能和低碳理念,使得其與朝陽公園內濃密的綠化及周圍的城市環境有機地呼應及契合。走進室內更是精彩紛呈,空間流動、界面簡潔、色調統一,尤其是通亮的陽光透過幕墻的過濾,形成了強烈的光影,和螺旋狀的鋼管柱結構共同形成了迷人的視幻效果,讓人有一種浮起來的空靈感,也使得整個建筑充滿著動感和活力。
北京鳳凰國際傳媒中心 圖1
作為連續12年的裝飾百強企業第一,金螳螂自然會在這個地標建筑內一展身手,再鑄傳奇。公司參與了三個標段的建設,裝修面積達23000平方米,參與的可以說是整個項目最主要、最精華的部分。
項目經理梁勇霖坦言壓力很大,雖然他在公司已有6年的施工管理經歷,算是一個年輕的“老螳螂”,但他帶著一個由清一色80后、90后組成的年輕團隊獨立來完成這樣重大的任務,卻還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公司的信任、業主的期待、項目的影響力讓梁勇霖和他的團隊始終處于“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狀態,兢兢業業,不敢有絲毫的放松和懈怠,生怕不能很好完成任務,給金螳螂丟了臉。梁勇霖說既然公司給了自己這樣的機會,年輕人就要敢闖敢拼,有公司各方面的鼎力支持,這次豁出去了,帶領團隊拼了!或許破釜沉舟方能決戰致勝!
北京鳳凰國際傳媒中心 圖2
談起工程進程,項目部總會說戰線拉得真長呀,從2012年3月進場一直到2013年4月才正式動工。這一年多的時間項目部在做什么?一直不動工會不會影響最后的工期?會不會讓隊伍變得閑散?面對疑問,梁勇霖成竹在胸,他說這一年多的時間主要是在配合建筑設計師進行裝修深化設計,協助他們選定材料樣品,共同商定施工工藝做法等,而這恰是公司一直推行的“策劃在先”,看似沒有效益,卻為以后的工作打下堅實基礎,既能對項目現場和基礎結構了解得更清晰,又能和業主、設計方等彼此更熟悉,配合更默契,也更能準確理解和實現業主、設計師的需求。梁勇霖特別喜歡用“準確理解”這四個字,這四個字代表著承諾、更代表著責任和榮譽!正是因為前期充分的溝通、熟悉和策劃,項目部在正式開工后才能積極面對種種困難,規避風險,從容不迫,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提起工程的難度,項目部說鳳凰國際傳媒中心的建筑結構本身大量的異形,建筑設計階段使用BIM技術,雖然交給項目部的是CAD圖紙,但圖紙上反映的尺寸與現場實際差距較大,“一步到位,步步到位”,現場對放線的準確度要求很高,整個項目部人員來來回回反復仔細復核尺寸,確保“零失誤”,真可謂“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北京鳳凰國際傳媒中心 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