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約化發展的西部演藝樞紐
世界著名歌舞劇《貓》演出現場
時至今日,這座嶄新的建筑,承載的已不僅僅是全體建設者的夢想。
在經營管理上,甘肅大劇院堅持奉行“讓高雅藝術走進大劇院,讓老百姓走進大劇院”的宗旨,堅持“零贈票、低票價”的經營理念,在注重引進國際國內一流作品、擴大藝術交流與傳播的同時,積極搭建對外推介和交流展示橋梁,努力推動甘肅精品藝術劇目“走出甘肅、走向世界”。據悉,在劇目宣傳和推廣上,甘肅大劇院一方面靈活運用微博、微信等網絡新媒體,在會展中心建筑群項目下屬的6個分支機構共650多名員工中人人開微博,發微信,在演出前及時發布劇目公告,在演出中現場解讀劇目劇情,演出結束后安排專人與粉絲進行觀演體會交流,使微博這個“小載體”匯聚起了劇目推廣和培養觀眾的“大市場”。另一方面充分開發和利用社會媒體資源,包括住宅小區廣告、寫字樓廣告、電影院廣告、大型購物商場廣告、出租車燈箱廣告等都是他們拓展的領域。強大的輿論宣傳,一方面擴大了劇院的影響力,另一方面也在潛移默化的營造一種崇尚藝術、走進藝術的文化消費習慣。
兩年來,甘肅大劇院已先后組織實施新春演出季、藝術節、金秋演出季等七個演出季項目,先后組織及引進128個劇目共計210場演出。其中A類劇目101場,B類劇目65場,C類劇目44場,引進來自法國、英國、俄羅斯等近10個國家的頂級劇目52場,引進臺灣、香港、北京、上海等國內一流劇目73場,扶持和引進本地院團演出85場,累計接待觀眾25.2萬人次,平均上座率達到80%左右。
為充分發揮甘肅大劇院文化傳播及培訓教育等基礎功能,甘肅大劇院還成立了藝術培訓機構,開展了少兒芭蕾等藝術培訓,并積極邀請來蘭演出的專業演員、導演等對學員進行現場指導培訓,為推進金城蘭州少兒藝術培訓教育事業做出了積極努力。為體現項目的人民性和公益屬性,甘肅大劇院大力開展文化惠民活動,制定了同類演出全國最低的票價,絕大部分場次票價在30元至580元之內,平均票價也只在200元左右,累計售出100元以下的惠民票2.65萬張。同時,堅持每場演出開設“惠民專座”,先后邀請勞動模范、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教師等先進人物和低收入家庭、來蘭務工人員、殘障人士等弱勢群體代表近3.1萬人免費走進劇院觀看演出,讓更多的人共享了文化發展成果。
除此之外,甘肅大劇院還積極推進藝術普及教育,他們將來蘭演出的明星資源調動起來,在校園內無償開堂講課,在蘭州大學、西北師范大學等高校,形式多樣、不同類型的藝術活動不斷上演,“中國現代舞第一人”王媛媛、著名話劇導演田沁鑫等悉數登場。兩年來,甘肅大劇院組織藝術普及教育活動10余場,活動人員超過1萬余人次。
李長春在考察甘肅大劇院時,對劇院的建設水平及運營探索給予高度評價,他指出:“甘肅大劇院是一座集政務活動與藝術活動為一體的多功能建筑,兼顧會議及演出功能,在運營上采用企業化運作、政府給予財政補貼的模式,是一種機制創新。”
在甘肅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的歷史機遇下,甘肅大劇院將在繼續奉行“讓高雅藝術走進大劇院,讓老百姓走進大劇院”的宗旨,堅持“零贈票、低票價”經營理念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甘肅劇院演藝產業向集約化發展。
一是將聯合省內各市(州)劇院啟動“甘肅劇院聯盟”,充分整合各演出行業及團體的優勢資源,并以甘肅大劇院為平臺,為各聯盟成員提供劇院管理、人員培訓、劇目引進、市場營銷、票務代理等各項演出行業公共服務,推動實現文化產品的“市州共享”和“抱團發展”,打造集約化產業鏈條,推動甘肅文化產業的進一步改革與發展。
二是將積極倡導設立“劇院文化產業發展基金”,期望通過政府投資、社會捐贈、企業贊助、行業資源共享等形式募捐資金扶持本土文化創造,打造廣場文化演出活動,將百姓喜聞樂見的劇目從劇場搬到室外廣場,進一步擴大文化的影響力和滲透力,逐步培育百姓文化消費習慣。
三是將在甘肅大劇院現有的藝術節中開設“兒童藝術周”,主要以國內外經典兒童劇、藝術名家專項藝術培訓、“少兒藝術之星”大型才藝匯演等內容,旨在不斷豐富蘭州青少年的暑期文化藝術生活,助其增長藝術知識、提升藝術修養、感受美好的藝術人生。四是將積極打造甘肅大劇院藝術大講堂,通過邀請演出藝術家及省內藝術高效教授等名家講課的方式,讓市民免費聆聽高雅藝術專業知識,在講解中學習如何欣賞高雅藝術演出,進一步拓展藝術培訓的內涵與外延。”這是甘肅大劇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柱的新計劃。
民族文化復興不應該僅僅只是政府的事,更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企業應該承擔的責任和旅行的義務,這是甘肅大劇院以此推動文化復興,助力“中國夢”的文化自覺。
甘肅大劇院憑借一流的場館設施和甘肅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讓甘肅這個文化大省的文化資源和優秀劇目有了最溫暖的歸宿和最恰當的表達,同時也吸引了國內外文化運營主體單位的廣泛關注與參與,好的劇場、好的劇目和好的管理的完美結合,昭示著甘省文化產業改革發展的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