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廈門市建設局開展一場知識講座,宣講最新發布的“技術措施”,防治住宅工程“滲、漏、堵、裂”等建筑通病。新實施“技術措施”全稱為《廈門市住宅工程質量常見問題防治若干技術措施》,將于11月1日起正式實施,分設計、材料、施工和檢測等四個部分,涵蓋住宅工程建設的各個環節。
市建設局總建筑師陳錦良說,這是從源頭上,從工程建設各個環節入手,避免“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從而全面提高工程質量水平。
【亮點1】
防水樓板須進行蓄水檢測
新實施的技術措施首次提高了檢測的地位。而以往,過多注重施工,忽略檢測。在相關防止住宅質量通病技術措施中,明確了“檢測要求”,并把它與設計、施工和材料選擇相并列。
比如,《技術措施》根據不同情況明確提出,有防水要求的樓板,要提前進行蓄水檢測,看它是否漏水;外墻應做淋水試驗,看它是否滲水;住宅工程竣工驗收前,建設單位應組織對有防水要求的房間進行蓄水試驗,并做記錄。
據介紹,這既提高檢測的地位,同時也對檢測行業提出更高的要求。
【亮點2】
陽臺用玻璃欄板有嚴格限制
新實施的“技術措施”關注公共安全,首次寫入外立面裝飾裝修。
據介紹,明確提出了“建筑外裝飾構件應與主體結構可靠連接,設計應出具細部節點詳圖,確保有效使用年限。”這樣做,能有效防止類似于“玫瑰園”、“匯禾新城”等項目外墻裝飾構件掉落、危及公眾安全事件的發生。
此外,“技術措施”對陽臺采用玻璃欄板的做法等也有比較嚴格的限制,高層建筑禁止用玻璃欄板和鐵制欄桿,樣板等不耐久的結構。希望能有效防止類似于“高林保障性住房”等項目陽臺采用玻璃欄板下砂漿、混凝土開裂墜落的高空安全隱患。
【亮點3】
現澆樓(屋)面板不小于12厘米厚
新實施“技術措施”還把部分施工技術措施轉變成“設計要求”。兼顧施工單位的利益,由此產生新增的費用進入工程成本,以達到優質優價的目的。
比如,“設計要求”部分明確規定:“現澆樓(屋)面板厚度不應小于120mm,陽臺、廚房、廁浴等板厚不應小于100mm”,該措施既能有效防治現澆樓(屋)面板的裂縫,同時也解決了上下鄰里間因“失密”和噪音而帶來的煩惱。
【亮點4】
從源頭監控混凝土質量
新實施的“技術措施”還有一大突破,首次明確了預拌混凝土公司作為參建責任主體之一,并對其提出了相關的管理措施和技術要求。
比如,對商品混凝土中粉煤灰等摻和料的摻量提出了明確的限制指標,以便有效減少由于摻量不合適而產生的混凝土裂縫問題。
據介紹,此舉目的希望從材料供應的源頭上加強監控力度,切實把好原材料質量關。
【亮點5】
外門窗設計防止滲漏
新實施的“技術措施”對外門窗提出更為嚴格的要求,明確要求“外門窗深化設計應滿足實際施工需求,其結果應由建筑設計單位審核確認。”
據介紹,門窗設計要求較高,應按建筑設計的門窗抗風壓、氣密性和水密性的三大性能指標,通過受力計算確定型材的截面形式、規格、壁厚,以及玻璃的種類、厚度,甚至連螺栓都有具體要求。這樣做與省住建廳的最新規定相一致,有利于提高門窗工程質量,解決滲漏等通病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