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工地外電梯墜落致19人死亡的慘案已經過去4天。該事件再一次將電梯安全問題推到了人們關注的焦點。近期,各城市、各種品牌的電梯安全事故頻發。有數據顯示,導致電梯安全隱患的因素中,制造質量占16%,安裝問題占24%,而保養和使用問題則高達60%,這恰如電梯行業流行的一句婦孺皆知的話,“三分憑產品,七分靠維保”。
相關閱讀:武漢電梯慘案敲警鐘 北京已著手制定新規
但在我國,絕大部分電梯既少檢修,更少保養。保養問題已成為電梯運行安全的重大隱患。國內電梯標準嚴重滯后,也是事故頻發的重要原因之一。許多企業在電梯生產中執行“內外有別”的政策,產品若出口國外,就嚴格按“新歐標”標準生產;若銷往國內,則仍按十年前的標準生產。企業這種“看人下菜碟”的生產模式,也特別應該引起關注并采取措施予以糾正。
有專家表示,要想構筑好電梯“安全盾”,首先,要在維護保養方面做到位,嚴格執行國家既有的公共政策;與此同時,要打破“內外有別”的政策,企業要按照國際標準來生產電梯。特別是,要盡快打上電梯強制性報廢制度“補丁”,不妨讓中立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定期進行電梯安全評估,決不讓“帶病電梯”超期服役,更不能讓“翻新電梯”重新上崗。
中國電梯行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正在運行的電梯約有163萬臺,是世界上擁有電梯最多的國家。按電梯平均壽命20年測算,我國已進入電梯老化的重要時期。汽車、電視等都有報廢期限,但經常超負荷工作的直梯卻要一直堅守“崗位”。
北京市質監局副處長邢磊表示,相關部門目前正在討論,同時北京市質監局也已經開始著手對這方面工作進行實質性推進。北京即將發布《曳引式電梯關鍵部件的判廢標準》,所謂的曳引式電梯也就是我們平時最常見的直梯。邢磊表示,通過這些標準的設定,另外輔以技術檢驗手段,電梯在“壽命內”的安全性會得到提高,最終實現電梯報廢處置常態的要求。與公交車、出租車等交通工具的報廢有別于私家車報廢相同,屆時公共運營直梯將有別于商場直梯,會有不同的判廢標準。同時,邢磊還透露,相關部門下一步還將研究包括扶梯在內的公共領域電梯的判廢標準,不讓這些超負荷電梯“疲勞”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