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百學子進百強 校企合作譜新篇——首屆“中裝杯”全國大學生空間與環境藝術設計大賽頒獎典禮暨第二屆啟動儀式舉行
天津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的景觀教研室主任高穎發言
高穎:
非常榮幸能夠站在這里,首先感謝尊敬的李秉仁會長,感謝咱們的朱校長,感謝咱們的莊展諾先生,還有剛上來非常有激情給咱們宣讀獲獎名單的熊兆寬先生,也非常的感謝咱們今天到場的各位嘉賓、各位院校的師生。剛才給我印象非常深刻的這幾位嘉賓的發言都讓我有很大的收獲,尤其剛才聽到幾位同學的非常富有青春激情的發言,使我們老師也非常的有壓力,我感覺到他們的發言也非常的有水平,我覺得這個就非常對了,學生給老師壓力,證明你們通過“中裝杯”成長了,有進步了。面對這些進步,我覺得咱們應該感謝很多人,因為一個活動的成功舉辦背后有很多人付出汗水,我覺得特別應該感謝咱們的中裝企業,感謝中裝新網,感謝中華建筑報社,他們非常富有卓著成效務實的工作,我覺得還應該特別的感謝咱們知名的設計機構和建筑裝飾的百強企業,他們不僅僅在活動中擔任了指導的教師,還有評審的工作,其實我們剛才已經看到了,他們更是實實在在的提供許多高起點的以及未來非常有發展前景的實習的,甚至是就業的崗位,我覺得非常的難得,這樣真正的實現了我們活動為企業找人才,為人才找導師的美好的愿望,我覺得他們非常的辛苦。同時他們的工作并沒有因為咱們頒獎儀式的結束而結束,其實他們的勝任才剛剛開始,因為剛才這些得到實習機會的同學,這些企業還要對他們今后的設計人生指導幫助和規劃,非常辛苦,所以特別的感謝他們。
我覺得還應該感謝許多的地產界的朋友,因為環境藝術設計,大家都知道,一個好的環境藝術設計作品往往是需要有一個很好的項目去支持他的,我們地產界的同仁們也是拿來了很多,能夠使咱們的同學放飛你們設計夢想的課題,從而保證了咱們大賽的高的品質和高的質量,所以我覺得也特別應該感謝他們。我是在天津美術學院一直從事教學,所以也是對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多少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我感覺對于環境藝術設計這個領域的教育,它有它的一個發展的階段,我還有我自己的一個觀點,我認為第一個階段可能是各個學校在自己練內功。我的感覺是在自己院校的圍墻范圍之內,這個封閉的范圍之內進行課程的設置是對一些課程細節的推敲,很少去交流,那么這是第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很可能有那么兩三年的時間,能夠有這么一個大型的交流活動,我覺得這就是非常難得的一個事情。在各個學校里也形成了非常鮮明自己的一個教學特點,在此基礎上,各個學校需要跟其他的院校進行交流,需要看一下人家是怎么教課的,人家的課程設置是怎么樣的,于是就進入了第二個階段。
在第二個階段,各個院校在全國范圍之內展開了很深入的交流,甚至說到了某一個活動,甚至說有三百到四百個學校共同參與一個活動,形成了他的一個高潮。這個過程也確實在當時推動了環境藝術設計教學的發展,最后突然發現一個問題,交流來交流去,最后還是沒有走出高等院校的象牙塔,還是在這個封閉的范圍之內進行交流。到了最近一段時期,突然間有一些高校的名師,還有很多設計機構的人士自發的去搞一些具有探索性的教學質量活動,比如說有一些像武校的聯合教學指導以及中央美術學院等等活動,都是在業內引起了非常大的反響,其實最終的目的是打破院校和企業之間的隔墻,要把企業的需求,及時反映到學校的課程設置當中,這是一種探索。但是我覺得尤其是這次,咱們“中裝杯”的舉行,我覺得又跟這個不同了,不再是一種自發的行為,而是從咱們的行業的主管部門,從咱們的中裝企業從上而下的去推動校企之間的合作和產學研究的結合,去真正的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去實踐對實踐人才的培養。我覺得這跟以往是不同的,它真正的實現了把企業的需求和學校教育的緊密結合。
回顧環境藝術設計的教育的發展過程,其實我也發現了不斷打破圍墻的一個過程,那就是從封閉走向一個開放的過程。所以我覺得,在咱們協會的領導下,集合學校和企業的合力,我認為,完全有力量打破院校和社會,院校和企業的隔墻,讓它消于無形。其實許多發達國家確實是這樣的,一線的教師就是設計師,一線的設計師也是教師,他們很少有專門的教師崗位設置,其實我覺得這個圍墻應該是去消除掉。所以我也堅信會出現這種狀態,也許我們今天的首屆“中裝杯”就是教學改革模式的一個先行者和見證者。最后我還是把祝愿給同學吧,因為你們是主角,我想你們已經是通過剛才的一個簽約,已經是步入咱們的一個名企設計機構,我也祝愿你們今后在各自的企業文化精神的引領下,能夠盡快的走上優秀設計師的星光大道,謝謝大家。
主持人楊琳:
謝謝高老師,本次“中裝杯”設置了導師團,除了有來自高校的導師以外,還有企業的老師,他們主要是為我們“中裝杯”的選題,這個題目是從實際工程項目出的,還有就是他們為我們獲獎學生進入企業以后做一個業務的指導,下面我們有請恒大地產集團長沙總工室裝修總工劉志勇先生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