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李峰
院校:哈爾濱商業大學
編號:58
命題: 某傳媒公司一層大堂設計
作品名稱:第六悲愴交響曲
指導老師:
參賽形式:個人
個人簡歷:
李峰,目前就讀于哈爾濱商業大學,2012年以“新型多功能筆記本電腦包裝設計”獲全國包裝設計大賽二等獎。
返回大賽作品頁第六悲愴交響曲
此設計題材來自于著名作曲家、音樂家柴可夫斯基與梅克夫人之間的戀情。他們一生從未實際意義上見過面,不是因為他們相距遙遠,而是因為他們怕心中的那種朦朧的美、愛,在見面之后會被現實的東西所代替。他們之間的紐帶是柴可夫斯基的音樂,彼此共鳴。他們之間的愛情是純潔的,沒有被欲望生活所污染,彼此間的距離鍛造了他們朦朧而圣潔的愛。之后迫于現實的無奈,梅克夫人斷絕了與柴可夫斯基之間的聯系。背痛中的柴可夫斯基為梅克夫人寫下了第六悲愴交響曲。柴可夫斯基自述這是他最好、最真誠的一部作品,而這也成為柴可夫斯基的“天鵝之歌”。
此交響曲旨在描寫人生的恐怖、絕望、失敗、滅亡等,充滿了悲觀的情緒,而否定了一切肯定、享受人生的樂觀情緒。作者在本曲中也刻意描寫了人們為生活而奔忙的情景,但他揭示了一個永恒的真理——死亡是絕對的、無可避免的,而生活中的所有歡樂都是轉瞬即逝的。
所以,此設計的的主題是“第六悲愴交響曲”。訴說一切悲觀,珍惜那轉瞬即逝的快樂,抓住那美好的一瞬。為了塑造主題,設計引入了柴可夫斯基的《第六悲愴交響曲》的曲譜作為主要元素,以《第一鋼琴協奏曲》和《羅密歐與朱麗葉》曲譜為輔,“悲愴”、“愛情”同奏,演繹完美的人生。
天花板——三張紙張橫于當堂上方,層層折疊。“紙”上以浮雕的形式調刻《第六悲愴交響曲》、《第一鋼琴協奏曲》、《羅密歐與朱麗葉》三首曲子的曲譜,形成三曲同奏。
四面墻體——巖石做為載體刻以三曲曲譜。
柱子——浮雕的形式雕刻小提琴、二胡、笛子等樂器。
茶堂區——歐式風格的沙發,鋼琴為造型的茶幾,四周豎琴造型的臺燈環繞。
地板——曲線悠揚的小提琴平靜的臥在地板上。
接待前臺——前方一根根剛勁的琴弦,臺面繪著圓潤的樂符。如是正在演奏。
所有這些一一預示,一場音樂盛會即將到來,演奏那段純潔愛情。
為了體現純潔,大堂的總體色調以白色為主,配以淡淡的米黃,清幽淡雅、明朗輕快。茶堂區以橘紅色的小提琴為底,淡淡米黃立于其上,塑造低沉中的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