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新形勢下建筑裝飾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必須把握大勢。充分領會黨和政府一系列會議對世情、國情、省情的研判,對國際、國內經濟周期規律和我國、江蘇省發展階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的分析,以及對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的部署,在世界經濟大背景和全國、江蘇省發展大格局中謀劃建筑裝飾業發展,解決好對新常態怎么看、怎么干的問題,把全部精力集中到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加快調整結構、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長動力上來,努力做到胸中有全局、手中有辦法、發展更穩健。
一、保持定力,進一步堅定建筑裝飾行業發展的信心。
所謂定力,是指內心的強大。每臨大事有靜氣,在有困難時,執著追求,沉著應戰。定力來源于對全局、對行業、對自身的正確認識。2016年以來,建筑裝飾行業發展的困難較上一年加大,經濟下行的壓力導致新開工項目減少,市場環境的變化致使競爭更加激烈,“僧多粥少”的矛盾更加突出。出現這些問題,從宏觀經濟的角度看,有兩個層面的深層次原因。一是面臨全球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中國的經濟及我國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建筑裝飾業的發展不能獨善其身。二是我們面臨的經濟發展的周期性規律。根據美國經濟學家庫茲涅茨上世紀三十年代創立的“庫茲涅茨周期”學說,經濟運行在持續增長之后,會有一個持續的衰落期,以15—25年、平均20年為一個波動周期。特別要注意的是,庫茲涅茨認為,建筑業是這個周期波動的晴雨表。所以,這個周期又被稱為“建筑周期”,與建筑業和建筑裝飾行業有直接的關聯。我國的經濟已經持續高速增長近40年,作為經濟增長晴雨表的建筑業也經歷了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同時,建筑業三大支柱產業之一的裝飾業也得到了蓬勃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規模龐大的行業。建筑裝飾業是“毛”,要依附于固定資產,特別是房地產這張“皮”。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所以,建筑裝飾業的發展,以社會固定資產的投資和完成為主要依據。改革開放以來,江蘇省固定資產和房地產投資的一組數字,可以看清楚建筑裝飾業幾十年快速發展的大背景。其中,固定資產投資1978年僅21.75億元,經過35年的增長,2013年已達到35982.52億元,增長了1654.4倍,年均增長47.3%。固定資產當中的房地產投資,1990年是11.7億元 ,2013年是7241.45億元,23年間增長了618.4倍,年均增長26.9 %。這樣呈幾何級數增長的、空前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推動了建筑裝飾業的水漲船高,大家稱這個時間段為黃金時期。我們當然希望這樣的市場形勢繼續下去,但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周期既然是規律,就要遵循。如果繼續維持高速增長,我們付出的代價絕不僅僅是企業財務意義上的高成本,環境、資源等問題將更加突顯。我國應對經濟新常態、變高速增長為更加重視經濟運行質量的中高速增長,是符合國情又順應規律的科學決策。建筑裝飾行業的發展離不開這個大背景,必須遵循這個大規律。
2016年以來,江蘇省裝協和企業家一道,花大力氣解決“著眼點”問題,以多種形式繼續做好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的工作,引導企業充分領會黨和政府一系列會議對世情、國情、省情的研判,對國際、國內經濟周期規律和我國、江蘇省發展階段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的分析,以及經濟目標任務的部署,比較好地把全行業的發展信心統一到黨和政府對形勢的判斷上來,把行業發展的取向統一到五大發展理念上來,把發展的結構統一到供給側改革的目標任務上來,從而在世界經濟的大背景和全國、江蘇省發展的大格局中,去謀劃建筑裝飾業的發展,以成績鼓舞士氣、以問題清醒頭腦、以宏偉目標激勵斗志。全行業進一步強化了對新形勢下行業發展的共識:形勢和市場變化了,我們的思維和運行模式要跟進變化,不能一味戀舊抱怨,而是要練好內功,轉型發展、創新發展。企業家群體增強了在困難條件下奮發有為的定力和激情,做到適應更主動、舉措更有效、信心更堅定。行業發展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結構向好的態勢,符合全國、江蘇省經濟穩中求進的總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