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亦根:李董事長的講話很有特點,不僅僅是把自己的經驗介紹出來,還提出了一些問題供大家思考。下面我們請深圳長城家俱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朝煊發言,他發言的題目是《品牌自救--痛并快樂的征途》。
深圳長城家俱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朝煊發言
張朝煊:尊敬的會長、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各位朋友們,很高興在北京和大家再一次相聚,共同探討企業經營之道。
今天我的發言首先想切入行業的時弊。中國裝飾行業的發展從表面上看是轟轟烈烈的,但我更多的是充滿危機感。中國裝飾企業的現狀,概括起來就是“四不一缺”:不大,不強,不優,不富,缺乏誠信。不大:我國建筑裝飾業每年產值近1萬億元,其中公裝市場4000多億,但沒有一家企業能占到市場份額的1%,甚至連0.5%都似乎遙不可及,我國裝飾企業多如牛毛(據不完全統計,已超過20萬家),倒像個“小人國”!
不強:企業綜合實力不強,因此社會地位也就不高,尤其是在惡性競爭的環境下,在談判桌上,自愿或不自愿地接受甲方不平等條約時所表現的無奈,使人不禁心生一種“弱勢群體”的自卑感。
不優:各行各業都有大品牌,無論業內業外的人士都能如數家珍,如IT界的華為,家電界的海爾,地產界的萬科……然而,在年產值近萬億之大分量的中國建筑裝飾行業,卻未聞廣為人知的大品牌,未免令我輩裝飾人汗顏!
不富:如今裝飾行業競爭慘烈,殺價競爭,虧本中標,巨額墊資,利潤極其微薄……業主給出的條件每況愈下,施工企業大多身陷窘境,窮者比比皆是,富者寥寥無幾,不少同業者時常慨嘆:裝飾行業實在是個苦行業,辛苦十年不如地產公司做一個項目!
缺信:當前整個市場經濟都面臨著誠信危機,失信、行賄之風蔓延,假冒偽劣產品遍及各行各業,既危害國計民生,侵害了消費者的利益,又削弱了社會信用基礎,人為增加了經營成本。比做強、做大、做精,裝飾行業自愧不如;但比起誠信缺失,則有過之而無不及——商業賄賂、工程轉包、圍標串標、偷工減料、豆腐渣工程……這些被媒體頻頻曝光的丑陋行徑,既危害了社會,也危害了自己。由于信息不對稱,業主抬高門檻——高額保證金、不給備料款……一些政府工程帶頭搞最低價中標等等,形成惡性循環,從而使裝飾行業雪上加霜。
我們不禁要問:導致這種現狀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大會小會上,總能聽到很多同行大吐“苦水”,或抱怨政府主管部門監管不力,政策、法規不健全,或抱怨行業協會對企業的困難和呼聲缺乏足夠的重視和支持,卻鮮有自我反省、從企業自身去思考問題癥結者。誠然,在某種程度上,各種客觀因素確實制約著我們整個裝飾行業的發展,但我認為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源自企業自身缺乏自強、自律的覺悟,源于企業品牌意識的薄弱和匱乏。在品牌消費時代,品牌就是企業的通行證,品牌就是社會的生產力。行業的品牌一旦深入人心,就會定格為一種持久的力量并產生深遠影響。而我們目前的裝飾行業,正是缺乏這樣一種強勢品牌。一個企業的優秀文化如果能超越企業自身的范疇而成為整個行業的焦點,一個企業的卓越標準如果能推而廣之成為整個行業共同的標準,那么,我相信這就是強勢品牌才能產生的巨大力量。
行業時弊不容忽視,長此以往,必將病入膏肓,裝飾行業品牌的公信力必將越來越低。都說“亂世出英雄”,面對當前市場混沌狀態,我們絕不能再麻木不仁,坐以待斃。因此,重視企業誠信,制訂正確戰略,進行品牌自救,已成為我們在座的廣大裝飾企業的當務之急。如何針對行業時弊對癥下藥,實現品牌自救?我提出以下幾點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第一,以誠信為本。誠信是品牌的靈魂,也是營造品牌的基礎,誠信的積累過程就是企業品牌樹立的過程,而品牌的形成過程又是展示企業誠信度的過程。幾乎任何一個企業都會說“信譽第一,客戶至上”的口號,但實際操作起來卻又是一碼事。當前,我們行業內這些不誠信的行為主要表現為很多企業不能很好地履行合同的承諾,在施工過程中粗制濫造,偷工減料,以次充好,弄虛作假,完全將牟利凌駕于信譽之上,缺乏起碼的品牌意識,這也難怪買方市場普遍對裝飾行業缺乏信任!可見根源還是在我們自身。誠信體現出企業的精神,它是任何一個企業的文化根基。消費者和社會大眾一旦接受這個企業的誠信形象,就會認定這個品牌,從而對它長久地青睞。相反,企業即使發生了一件有損信譽的行為,其品牌建設往往就會功虧一簣。因此,只有堅持“誠信高于一切”的信條,才能構建優秀品牌,最終才能把企業做大做強。
第二,明確企業的核心文化和戰略思想。企業文化的核心是企業價值觀,而企業戰略則是價值觀的集中體現。二者是企業長遠持續發展的兩個坐標軸。企業文化回答的問題是“我是誰”,它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為了什么樣的目標,讓怎樣的一群人走到一起來。這個組織和別的組織到底有何不同。而企業戰略要回答的是“我該怎么做”,是想明白企業到底該做什么,是在想做、可做、能做這三個圓中尋求集合,從而找到一個真正該你做的事情。可見,文化和戰略是相互支持、相互促進的,它們共同保證了企業發展的大方向。企業戰略有一套和文化完全相對應的邏輯。和使命(即目標)相對應的戰略的概念是愿景。而愿景就是對企業長遠發展的定位:我們未來會成為什么樣子。可見,文化和戰略是緊密聯系、互相匹配的。中國的裝飾企業要實現品牌自救,就必須要明確自己的文化和戰略。你的愿望是要樹立品牌,做“百年老店”,還是僅限于短期行為,只為了眼前的利益?你的戰略定位是要打造精品工程,注重社會效益,還是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片面追求利潤最大化?不同的選擇必然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但對于要做大品牌的企業來說,就別無選擇。
第三,從低級競爭走向差異化競爭。市場競爭是好的,但無序的、惡性的競爭絕對不受市場的歡迎。有的招標單位對最低價中標樂此不疲,即使做出標底也是形同虛設,反正誰的價格最低,誰就能中標,這是買方擾亂了市場競爭;而有的時候,一些裝飾企業在競標過程中卻主動以“價格戰”互相殘殺,而不明智的業主抱著“價廉物美”的僥幸心理,于是上當,往往造成的后果不是工期拖延,質量粗劣,就是中途退場,甚至對簿公堂,這是賣方破壞了“游戲規則”。無論哪一種情形,都是要不得的,長此以往,市場環境必然烏煙瘴氣,整個行業的信譽和品牌都會受損。我們要樹立品牌意識,要從一味比價格的這種低級競爭形態盡快轉變到比質量、比管理、比服務、比文化的高層次差異化競爭形態,同時,我們也要逐步地讓業主和社會明白這樣一個道理:裝飾行業和服裝、汽車等行業一樣,只要是名牌,就應該獲得相應的尊崇,賣出與品牌價值相稱的價格;同理,高價格也必然是高質量、高品位、高回報,能讓客戶體驗到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
第四,打造企業管理系統,通過管理創新彰顯品牌特色。裝飾行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的傳統行業,成本高,效率低,利潤薄,沒有所謂的核心技術,工藝缺乏創新,因此企業實力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其管理方法上。企業要走品牌化戰略道路,必須實現系統化管理,建立一套完善的企業制度、規范、程序和標準體系,并且不斷變革,不斷創新,找到一條適合企業自身發展的科學管理之路。眾所周知,“掛靠”現象在我們行業普遍存在,很多稍有名氣的公司就靠賣牌子吃飯,只顧蓋章收費,“掛”而不管。從擴張模式而言,“掛靠”類似于連鎖加盟,國際著名的品牌企業諸如麥當勞、肯德基等,都是連鎖加盟的典范,做得非常成功。可為什么這種模式復制到我們的裝飾行業里來,卻多為人所詬病且很難創造精品質量呢?我看關鍵在于管理的缺陷。如果我們在賣品牌的同時,制訂企業一套完整的標準,加強系統化管理,即使是所謂的“掛靠”,工程質量和總部的“直銷產品”又有何差別呢?為什么走到中國任何一個地方的任何一家麥當勞門店,你所享受的漢堡的味道和員工的服務并無兩樣呢?恐怕值得我們好好深思。麥當勞創始人克勞克是一個非常重視品質的人,他曾提出警告:那些為了眼前利益而無所顧忌地賣“招牌”的企業,終將飛蛾撲火,自取滅亡。
第五,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努力提升人才隊伍素質。人才和品牌之間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優秀的人才幫助企業構筑品牌,反過來,企業有了良好的品牌,又會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二者相互作用,相得益彰,從而形成良性循環。企業員工是品牌建設的主力軍,也是品牌形象的體現者和傳播者,員工隊伍素質的高低決定了企業素質的優劣,他們的一言一行直接反映、代表了企業的品牌形象。因此,優化人力資源結構,打造高素質、高績效的優秀團隊是企業創建品牌的一個重要也是必要的途徑。作為裝飾企業,既要投入一定的成本培養管理人才,也要培訓技術工人。對于管理人才,一方面要加強企業文化的教育,一方面則要加強專業培訓和崗位培訓;對工人素質的提高,目前行業協會搞的職業技能大賽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但是它起的只是一種示范和引導作用,關鍵在于這種做法要在企業當中得到重視和推廣,使之成為企業提高工人素質的長效機制。
以上五點代表了本人對裝飾企業創建品牌的一些建議,也是我們長城公司當前及未來努力的方向和目標。面對當前尚顯混沌的市場環境,長城人也曾寄希望于外部力量的改變,但我們逐漸發現這并不現實,也行不通,最終能拯救我們的還是自己,因此,我們立足于“誠信、兼容、創新、共贏”的長城文化以及嚴于自律、拒絕隨波逐流、執著打造精品的戰略定位,開始了漫長而艱辛的“品牌自救”征途,在這一過程中它需要我們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有痛苦,也必有收獲成就的快樂。經過20年艱苦、持續的品牌鍛造,長城從02年一年中標8個五星級酒店裝飾工程到05年一年承接13個五星級酒店裝飾工程,實現了自我超越,也創造了行業奇跡。目前深圳最高檔次的三個五星級酒店――華僑城洲際大酒店、大中華喜來登大酒店、東部華僑城茶溪谷大酒店,均由長城負責施工。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定位白金五星、面積11萬M2的華僑城大酒店工程,正是我司獨家承包。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中國的裝飾行業取得今天這樣的發展,實在令人振奮;但品牌之路任重道遠,包括長城在內的各個兄弟企業尚須加倍努力。我反復告誡員工心中要常存危機感,如果沉湎于眼前一點小小的成績而沾沾自喜,必然是不進則退啊!品牌自救,這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它意味著我們的不足,但也讓人看到了希望,至少我們能夠及時覺醒。我們要從彷徨中尋找自尊,喚醒內心深處的勇氣和力量!深愿各兄弟企業都能堅定打造強勢品牌的決心和信心,團結努力,互相學習,優勢互補,共同進步。當然,品牌自救也并非完全孤立的概念,我們尚需要各級政府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為我們健全、完善相關的制度和法規,制訂科學、合理的“游戲規則”,為競爭者創造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并加以正確的指引。相信在各方的群體努力下,我們一定可以創造出中國裝飾業的輝煌明天!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