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節前后,關注兒童產品質量的報道鋪天蓋地,這似乎成了每年兒童節必唱的傳統曲目。受到高度關注的兒童產品質量究竟如何?全國有4億兒童,“娃娃市場”年逾千億計。但與龐大的市場體量不相稱的是,兒童產品質量堪憂。
電商平臺抽查都不合格
“六一”前,省質監局公布一組兒童家具抽查及風險監測結果:抽查的131批次產品中只有46批次合格,合格率僅35%。引人關注的是,電商平臺抽查的56批次產品無一合格,“全軍覆沒”。
記者發現,部分家具甲醛超標達7倍,揮發時間長達10年以上。還有近半數的家居企業忽視兒童家居的結構安全,在邊緣、棱角等細節上考慮不周,容易造成碰撞傷害。省質監局產品質量監管部門負責人表示,這些問題不是什么不可攻克的技術難題,只要生產企業引起重視,合格率便有望顯著上升。
經過這些年的監測,質監部門還發現一個規律:兒童產品質量總體上是大企業遠遠好于小企業,小企業好于小作坊;實體店遠遠好于電商平臺,城市市場要好于農村市場。當前由于網絡銷售渠道產品監管的嚴重缺失,法規不健全,也讓電商平臺的兒童產品成為質量問題重災區。
今年,蘇州市首次對兒童家具產品開展監督抽查和風險監測。該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業務部部長潘阮介紹,此次共抽查39批次產品,合格率為61.5%,不合格的15批次產品全部來自電商平臺,產地涉及廣東、福建、上海等省市。
網絡產品的監管面臨跨地區難題。“發現問題和風險之后,我們會將檢驗報告、往來文書、相關購買憑證等寄送給生產企業屬地的相關監管部門。”蘇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質量管理與監督處副處長吳沈說,因為是平級單位,彼此沒有隸屬管理關系,問題反映后,難以得到對方單位的反饋,也很難跟進問題是否已解決。
今年前5個月,蘇州質監部門已向其它地區移送57批次網購兒童產品不合格檢驗報告,占網購不合格總數的20%。質檢專家呼吁,應盡快出臺有針對性的監管法規,對電商平臺商品的準入、抽檢、處罰等作出強制性可跨區域監管的規定。
滯后標準成絆腳石
原本保護孩子的泳圈,因為產品質量差,竟成了孩子溺水的“罪魁禍首”。省質監局最新發布兒童游泳圈、游泳池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和風險監測結果,不合格率達到50.8%,不合格項目均為厚度不達標。
負責此次檢測的徐州質檢中心工程師方正杰介紹說,這一產品缺陷,極易導致使用過程中游泳圈及游泳池發生破裂、漏氣,導致漏水或兒童溺水的風險。
不合格產品除了看得見的溺水危險外,還有看不見的危害——產品塑化劑超標。此次檢測中,共有46批次、38.3%的產品塑化劑超出標準參考值,最大濃度超標34倍,成為嚴重危害孩子健康的“隱形殺手”。有害物質可通過水不斷溶出,從而遷移至嬰幼兒及兒童體內,產生毒害。
圭玉純無機涂料創始人【中裝新網訪談】國貨之光單組分純無機涂飾材料——硅晶瓷的發明人、西南石油大學教授張連紅博士解讀純
多屏董事長王勇【深度】多屏董事長王勇對多屏董事長王勇從多個維度對產品經營進行專業分析和分享并對門窗市場進行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