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保憑證拿不出 還得預交全款
以王女士為鑒,無論上述銷售人員如何承諾其售后保障,還是要以合同說話更有保障。只可惜,在記者詢問的10余家專賣店中,僅有一家出示了其售后質保條款。
但業內人士表示,質保期未能白紙黑字地寫出來,即便合同在手也難免有“過保”的風險。更何況,在衛浴市場,早有看中商品即要預交全款的默認行規。
另外,記者還注意到,部分品牌提及質保憑證就和記者玩起太極,以諸如“您放心購買,我們是大品牌,店就在這兒,有問題隨時來找……”的言辭應對。
對此,某國際建材超市經理向記者透露,目前,整個衛浴市場,90%的品牌不會在訂購合同上寫明質保時間。
而上述箭牌衛浴售后負責人也坦言,衛浴行業和家電不同,因為品牌零散,銷售渠道復雜,從而缺乏穩定性。比如,2009年某品牌還有人在做,但2011年就人間蒸發了,這也導致很多衛浴品牌根本沒有售后。
記者在搜狐焦點等社區論壇搜索發現,反映家中衛浴產品質保難,售后難上門的業主不在少數。而且說到推諉理由,無論品牌大小,說法卻如出一轍——怪消費者使用不當。
對此,某知名裝修公司主材部經理呂齊(化名)告訴記者,涉及衛浴產品質量問題,幾乎都是買賣雙方的扯皮大戰,而且基本都以消費者妥協而告終。究其原因,“很簡單,取證難”!
呂齊表示,即使消費者手中握有保修憑證,而且商品沒過質保期,只要消費者使用超過1年,絕大多數商家都不會繼續履行其售后承諾。如果是浴盆、面盆開裂,商家通常會說是消費者使用不當,屋內空氣太干或踩踏造成的;而如果是產品顏色自然變黃,他們則會以消費者沒有對水垢進行及時清洗為由拒保……說白了,商家就是拿各種“專業”借口和稀泥。
而在記者走訪中,也確實不乏一些品牌如此直接表示:“質保期內我們只管修不給換!”貝朗衛浴銷售員說,至于問題嚴重無法修復的產品,“那就是消費者的事情了,正常情況下,不會出現這種問題”。
分析
為什么在賣方口口聲聲對自己的產品質量充滿信心的同時,卻仍要在售后質保方面大耍陰謀,甚至連質保期限都不敢寫進合同里?為什么各品牌質保期有所不同,甚至同一品牌在不同區域質保時間也有差距?為什么產品實際質保期1年被多數企業所默認?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關鍵原因有二,首先是利益驅使,再者則是缺乏強制性國家標準。
呂齊告訴記者,通常情況下,廠家和總代之間會簽訂一份售后合同,廠家通常利用進貨優惠部分把售后責任轉移給總代,而他自己則只負責生產,不管售后。其中就連銷售合同也是由總代擬定的。
打比方而言,某品牌的一款馬桶市場標價為1000元,而代理商僅用500元就可以拿貨,至于其他500元盈余則包括了對產品售后的責任。
“你想,如果顧客的馬桶壞了,修自然比更換劃算,而少更換一個新產品,就等于多賺出一個馬桶。”呂齊說,更別說有些黑心商家,在維修零件上偷工減料了。
以浴盆軟管為例,維修價錢一樣,但如果商家用的是質量稍次一點的,進價僅為1.5元/根,這相比每根15元的高質軟管則要相差10倍左右。
律師
需按合同目的履責
對于上述市場亂象給消費者造成的困擾,北京市中唐律師事務所律師李洪云表示,如果此行業確實缺乏行業標準,而購買憑證中又缺乏質保條款,根據我國合同法相關規定,其商品必須按照合同目的履責。
也就是說,商品必須能正常發揮其使用功能,比如浴缸開裂沒法洗澡,就屬于違背了此項商品的使用功能。
另外,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商品必須有合格證,即使商家沒有白紙黑字寫明質保期限,也要在產品使用說明書上標注產品使用有效期,而消費者則可通過此憑證享受“三包”權益。如遇質保期內更換新產品,質保期則需重新計算,享受新產品的質保期限。
如果其商品沒有產品合格證,則違背了我國產品質量法的相關規定,消費者可以進行舉報。
圭玉純無機涂料創始人【中裝新網訪談】國貨之光單組分純無機涂飾材料——硅晶瓷的發明人、西南石油大學教授張連紅博士解讀純
多屏董事長王勇【深度】多屏董事長王勇對多屏董事長王勇從多個維度對產品經營進行專業分析和分享并對門窗市場進行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