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PPP樣本:攀枝花花城新區醫院獲有意投資3.8億元
來源:四川日報 時間:2015-06-18 08:42:04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6月16日,攀枝花市花城新區干壩塘村,花城新區醫院的建設正如火如荼。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完善花城新區核心區的基礎設施配套。
據悉,該項目是攀枝花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之一。目前,攀枝花正在與10多家企業進行洽談。來自該市衛計委的最新消息:成都某企業有意投資3.8億元,與市中心醫院合作成立新公司,負責新區醫院的建設、經營與維護。
從2013年開始,攀枝花探索和試點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目前共有花城新區醫院、西區至涼山州鹽源縣高速公路、尖山北坡生態修復及休閑景觀打造項目等19個項目進入ppp項目庫,涉及城市交通、環境保護、城市供水、高速公路、文體場館、學前教育、醫療、養老、農村供水等領域。
其中,馬坎污水處理廠及截污干管工程、攀枝花公安智能安全系統、四十九高位水池建設和中國苴卻硯博物館4個項目被納入國家發展改革委首批ppp項目庫,今年將全部建成投用。
城市建設需要社會資本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最大的難題在于資金。目前,攀枝花城鎮化率已達64%。2014年,該市累計完成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7.5億元,主要依靠土地出讓或通過政府融資平臺、以土地抵押方式籌集。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城區基礎設施改造,投資需求還在不斷增加。
“由于各種因素,現行的資金籌集模式已難以為繼、不可持續。”攀枝花市財政局投資管理處處長馬寶軍表示,全面深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體制改革,建立政府、企業、社會資本多元投入機制是形勢所迫、大勢所趨。
去年12月,攀枝花市政府出臺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試點工作推進方案,明確提出城鎮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運營通過ppp模式引入社會資本推進。
政府企業社會多方共贏
攀枝花市馬坎污水處理廠設計日污水處理能力為4萬噸,服務范圍為攀枝花市荷花池大橋至倮果大橋江北城區,面積約16.45平方公里。
該水廠由攀枝花市政府引入民營企業投資1.8億元建設、運營并按期移交,市政府用污水處理收益回報企業。
“ppp模式可以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馬寶軍表示,通過投資補助、基金注資、擔保補貼、貸款貼息等多種方式,支持社會資本參與重點領域建設。
有業內人士認為,當前利用ppp模式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有巨大優勢:對政府來講,可以減輕政府債務負擔,減緩地方融資平臺壓力;對社會資本來講,以往“想進但進不了”的準入障礙得以掃除,民間資本活力得到激發,民營企業發展空間進一步拓寬;對社會來講,通過“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公共產品供給效率能進一步提高。
合作雙方都須承擔一定風險
并非每一個公共領域項目都適用于ppp模式。攀枝花相關部門將根據“物有所值”的原則,對項目進行評估和論證,以確定該項目是否適用ppp模式。“值得注意的是,ppp絕非萬靈藥,合作雙方都須承擔一定風險。”馬寶軍說,風險分配機制缺失、項目準備不充分等一系列因素都可能造成ppp項目失敗。對政府來說,合作方可能會因融資能力下降、人才流失等因素,導致項目延緩推進甚至停滯;對企業來說,項目運營情況可能不及預期,需承擔利潤減少甚至虧損的風險。
因此,適用于ppp模式的項目必需政府和企業雙方愿意合作。針對項目蘊藏的風險,專家認為,可以對擬采用ppp模式的項目進行績效分析,確保能夠提高服務質量和運營效率或者降低項目成本,充分體現和照顧公共利益,同時兼顧和保證社會投資者的合理收益。
名詞解釋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是公共基礎設施一種項目融資模式。通常由社會資本承擔設計、建設、運營、維護基礎設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過“使用者付費”及必要的“政府付費”獲得合理投資回報;政府部門負責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價格和質量監管,以保證公共利益最大化,又充分發揮社會資本在資源整合與經營上的優勢。
上一篇:受益京津冀協同發展 北京通州醫療資源變革蘊藏巨大空間
下一篇:揚州將建18家農村區域性醫衛中心 與縣級醫院資源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