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首家“民辦公營”醫院開業 為醫改探索新路徑
來源:新快報 時間:2015-06-16 10:35:39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目前在廣東的口腔醫療資源尤為緊缺,為此,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從2013年就開始布局,希望將政策獲益最多的口腔科室獨立出來,成立一家暨南大學附屬口腔醫院,集中大學醫資和附屬一院的力量,辦一家全國標桿的口腔醫院。暨南大學附屬穗華口腔醫院應運而生。
由民營資本首期注資5000萬元,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口腔科升級而來的暨南大學附屬穗華口腔醫院,昨日正式掛牌營業。這是廣東首家“民辦公營”模式的醫院,采取全公立醫院醫師到院注冊執業模式。
據介紹,目前醫院正在申請醫保,暫時還不能使用;收費方面既有大眾化的一二百元的收費,有的項目甚至低于公立醫院,也有個性化的、特需診療的高端服務收費。
破解醫改困境為醫改探索新路
廣東大力支持社會辦醫,作為政策極為支持的口腔和特色專科醫院,特別是口腔醫院,成為最易破冰醫改的突破點。目前在廣東的口腔醫療資源尤為緊缺,為此,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從2013年就開始布局,希望將政策獲益最多的口腔科室獨立出來,成立一家暨南大學附屬口腔醫院,集中大學醫資和附屬一院的力量,辦一家全國標桿的口腔醫院。暨南大學附屬穗華口腔醫院應運而生。
作為廣東首家“民辦公營”模式的醫院,公立醫院與民營資本的合作模式是這樣的:由廣東科康醫療集團首期注入5000萬元資金,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全面輸送醫療人才和技術力量并管理醫院。這一做法,得到了廣東省衛生體系的大力支持。
廣東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巡視員廖新波指出,這種民辦公營、全公立醫院醫師多點執業的全新模式,能夠讓醫生真正動起來,變“圈養”為“放養”,發揮最大的效益,緩解看病難題,破解醫改困境,為醫改探索一條新路子。
采取“反向注冊多點執業”模式
一直以來,社會辦醫的瓶頸在于醫療人才的缺乏,盡管醫師多點執業的政策早已放開,但現實中,由于醫生仍然是體制中人,公立醫院也仍然可以輕易通過體制掌控絕大多數的優質醫生資源。醫療人才下不去、流不動,造成“大醫院徹夜排隊,小醫院門可羅雀”的現象隨處可見,百姓看病依然困難,這也是醫改最大的難題。
暨南大學附屬穗華口腔醫院院長賴仁發介紹,為了更大力度扶持社會辦醫,醫院采取了“反向注冊多點執業”的模式,就是將部分原本注冊在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專家教授,執業變更注冊到暨南大學附屬穗華口腔醫院,而與原醫院的關系卻變成了“多點執業”。市民無需再去三甲公立醫院通宵排隊“搶號”,在穗華口腔醫院就可看到完全一樣的公立醫院醫師,而且現在的就醫環境和醫療設備,都要比原來的口腔科優越。
目前醫院僅教授副教授級專家都有20余位,另有50余位留學德國、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際頂級口腔醫學博士碩士,在專家資源上相比一般的三甲醫院科室更加豐富。
上一篇:社會辦醫16條措施發布 支持民營醫療機構上市
下一篇:寧夏省民營醫院聯合會成立 進一步推動醫療產業規范發展